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有多种症状表现。一般症状包括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呼吸急促;循环系统相关症状有青紫(出现时间和部位因类型而异,因右向左分流致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心脏杂音(多数患儿可闻及,性质强度因病变不同);其他系统相关症状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血增多致肺部淤血引发)、水肿(心功能不全时水钠潴留、静脉回流受阻致体液积聚)。
一、症状表现
(一)一般症状
1.喂养困难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脏功能受损,体循环或肺循环存在异常,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在吃奶时可能会出现吸吮无力、频繁停歇、出汗较多等情况。例如,正常新生儿吃奶较为顺畅,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表现出疲惫,难以完成正常的喂养量,这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营养摄入不足。这种情况在男婴和女婴中并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与患儿所患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重,喂养困难往往越明显。
2.生长发育迟缓
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或循环异常,机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导致体重增长缓慢。患儿的身高增长也可能低于正常同龄新生儿。例如,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正常新生儿体重每月可增长约0.7-0.8kg,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体重增长可能明显低于此数值。这与患儿的心脏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如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通常更为严重。
3.呼吸急促
当先天性心脏病导致肺循环淤血或体循环缺氧时,新生儿会出现呼吸急促的表现。呼吸频率可能会超过正常新生儿的范围(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约为40-45次/分钟),可达60次/分钟以上。在安静状态下即可出现呼吸急促,活动后会更加明显。例如,当家长抱起患儿或患儿稍微活动时,呼吸急促的症状会加重。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引起呼吸急促的机制不同,如室间隔缺损较大时,左向右分流增加,肺血增多,可导致呼吸急促;而法洛四联症患儿由于右室流出道梗阻,肺血减少,但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这是因为机体缺氧刺激呼吸中枢所致。
(二)循环系统相关症状
1.青紫
表现形式:根据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不同,青紫出现的时间和部位有所差异。有些患儿出生后即可出现口唇、甲床等部位的青紫,称为显性青紫;有些则在活动后才出现青紫,称为隐性青紫。例如,法洛四联症患儿多在出生后3-6个月出现青紫,且逐渐加重,同时可伴有杵状指(趾),即手指或脚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在早期由于肺血增多,一般不出现青紫,当病情发展到晚期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时,可出现青紫。
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当心脏结构异常导致右向左分流时,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就进入体循环,使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从而出现青紫。
2.心脏杂音
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在听诊时发现心脏杂音。杂音的性质、强度等因病变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室间隔缺损的杂音多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动脉导管未闭的杂音为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脏杂音的产生是由于血液在心脏或大血管内流动时产生湍流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心脏杂音都是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一些正常新生儿也可能存在功能性杂音,但功能性杂音一般较柔和,强度多为Ⅰ-Ⅱ级,而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杂音往往有一定的特征性,且强度多在Ⅱ级以上。
(三)其他系统相关症状
1.反复呼吸道感染
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导致肺血增多(如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肺部淤血,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患儿会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且呼吸道感染容易反复发作,难以痊愈。例如,房间隔缺损患儿由于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出现左向右分流,肺血增多,易反复发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这种情况在新生儿期可能就会出现,与患儿的心脏病变程度相关,肺血增多越明显,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频率越高。
2.水肿
当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水肿症状。一般先从眼睑、面部开始,逐渐波及全身。例如,严重的心力衰竭患儿可出现下肢水肿、腹水等。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心输出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导致水钠潴留,同时静脉回流受阻,使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小的新生儿中也可能出现,尤其是病情较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