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衰主要因左心室射血或充盈功能受损致肺循环淤血,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疲倦等症状,肺部可闻湿性啰音等,胸部X线可见肺纹理等改变,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左心室相关异常,治疗侧重减轻负荷、增加心输出量等;右心衰多由左心衰发展而来,以右心室排血功能减退、体循环淤血为特征,有消化道症状、颈静脉怒张等表现,胸部X线可见右心室增大等,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室相关异常,治疗重点是治疗原发病、改善右心室功能等,不同人群心衰表现及治疗有不同特点。
一、定义与病理生理基础
左心衰:主要是左心室射血或充盈功能受损,导致肺循环淤血。常见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左心室是将动脉血泵入体循环的主要结构,当左心衰时,左心室排出量减少,引起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毛细血管压升高,液体渗出到肺间质和肺泡,从而出现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
右心衰:多由左心衰发展而来,以右心室排血功能减退,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常见病因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等。右心室主要负责将体循环回流的静脉血泵入肺动脉,右心衰时,右心室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入肺动脉,导致体循环静脉系统压力升高,血液淤积。
二、症状表现
左心衰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主要的症状,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在体力活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这是因为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肺淤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患者突然憋醒,被迫坐起,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端坐呼吸是指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的状态。
咳嗽、咳痰:咳嗽、咳痰是左心衰常见的症状,多在劳累后或夜间发生,咳嗽时可伴有白色泡沫样痰,合并感染时痰可呈黄色脓性。
乏力、疲倦:由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患者可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
右心衰
体循环淤血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这是因为胃肠道淤血,消化功能紊乱所致;还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这是右心衰的主要体征之一,表现为颈静脉充盈、怒张,提示右心房压力升高;肝脏淤血肿大,可伴有压痛,长期右心衰可导致心源性肝硬化;下肢水肿,多为对称性、凹陷性水肿,一般从足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三、体征差异
左心衰
肺部体征:两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随着病情加重,啰音可蔓延至全肺,还可伴有哮鸣音。
心脏体征:心脏听诊可闻及心率加快,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右心衰
心脏体征:右心室扩大时可闻及右心室舒张期奔马律,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其他体征:可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压迫患者肝脏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下垂部位水肿等。
四、辅助检查特点
左心衰
胸部X线: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肺门阴影增大,肺水肿时可见肺门呈蝴蝶状阴影。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等,有助于评估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右心衰
胸部X线:可见右心室增大,上腔静脉和奇静脉扩张。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室扩大,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等,有助于评估右心室的功能状态。
五、治疗原则的区别
左心衰:治疗主要是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输出量,改善肺淤血。常用药物有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减轻肺淤血和水肿;血管扩张剂(如硝酸酯类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等)增加心肌收缩力等。
右心衰:治疗重点是治疗原发病,改善右心室的功能,减轻体循环淤血。一般在治疗左心衰的基础上,针对右心衰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肺部疾病以改善右心室的后负荷等,同时使用利尿剂等减轻体循环淤血。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左心衰和右心衰的表现及治疗上可能会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多种基础疾病并存,病情变化较为复杂;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期)发生心衰时表现可能有其特殊性;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心衰的发生风险,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调整治疗方案;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发生左心衰的风险较高,而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右心衰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发生心衰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