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是血清泌乳素异常升高的内分泌疾病,女性有月经紊乱、溢乳、不孕等表现,男性有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不育等表现,儿童可影响生长发育,检查靠血清泌乳素测定和垂体MRI;高胰岛素血症是胰岛素水平异常升高状态,肥胖、糖尿病前期等易出现,影响肥胖人群、糖尿病前期人群、儿童青少年等,检查靠空腹胰岛素测定、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两者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关联,同时存在加重代谢紊乱,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发病风险,影响女性、男性及儿童青少年健康。
高泌乳素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血清泌乳素水平异常升高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泌乳素由垂体泌乳素细胞分泌,其分泌受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的抑制性调节以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的促进性调节。多种因素可影响泌乳素的分泌,如垂体泌乳素瘤是常见原因,肿瘤细胞自主分泌泌乳素增多;下丘脑病变,如颅咽管瘤等可影响多巴胺等递质对泌乳素细胞的调节;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雌激素等也可引起泌乳素升高。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表现
女性:常见症状有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减少、闭经等;溢乳,非妊娠和非哺乳期出现乳头溢液;还可导致不孕,因为泌乳素升高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抑制排卵等。对于育龄期女性,高泌乳素血症会严重影响生育功能,降低受孕概率。
男性:可出现性功能减退,如性欲减退、阳痿等;乳房发育(男性乳房女性化);也可能导致不育,因为泌乳素升高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和雄激素的分泌。
儿童:垂体泌乳素瘤在儿童中较少见,但如果出现,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增长缓慢等,因为泌乳素升高可能干扰生长激素的分泌及作用。
相关检查及意义
血清泌乳素测定是主要检查方法,一般非妊娠女性泌乳素水平应小于25ng/ml,妊娠时会升高。垂体磁共振成像(MRI)可用于检测垂体是否有泌乳素瘤等病变,有助于明确病因。
高胰岛素血症
定义与发病机制
高胰岛素血症是指体内胰岛素水平异常升高的状态。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胰腺β细胞会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从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常见于肥胖人群,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会使脂肪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引起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早期也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是β细胞代偿性分泌增多的表现。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表现
肥胖人群:高胰岛素血症可进一步加重肥胖,形成恶性循环。因为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高胰岛素会促使更多的脂肪合成储存;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前期人群:高胰岛素血症是从正常血糖向糖尿病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β细胞功能逐渐衰竭,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
儿童青少年:肥胖儿童中高胰岛素血症较为常见,除了上述肥胖相关的影响外,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并且增加未来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相关检查及意义
空腹胰岛素测定可了解基础胰岛素水平,胰岛素释放试验可检测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的程度。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期血糖的总体控制情况,间接与胰岛素水平相关,因为高胰岛素血症往往与血糖异常有密切联系。
高泌乳素血症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联及综合影响
两者可能的关联机制
有研究发现,胰岛素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泌乳素的分泌。胰岛素可以刺激垂体泌乳素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分泌,同时,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轴的神经递质调节,间接影响泌乳素的分泌。另外,两者都与代谢紊乱相关,高泌乳素血症可能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高胰岛素血症也可能对泌乳素的调节产生作用,形成相互影响的代谢紊乱状态。
对健康的综合影响
两者同时存在时,会加重代谢紊乱,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例如,高泌乳素血症影响性激素水平,高胰岛素血症影响脂代谢等,共同作用使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对于女性,同时患有高泌乳素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会使月经紊乱、不孕等问题更加严重,且增加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风险,多囊卵巢综合征常同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和高泌乳素血症的表现。对于男性,两者共同存在会进一步加重性功能障碍和生育问题等。在儿童青少年中,两者共同存在会严重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代谢过程,需要密切关注并进行综合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