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症状多样,典型症状有胸痛(多为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等感,可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可缓解,老年、女性、不良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者表现可能不典型)和心悸(自觉心跳快、心慌,老年、女性、不良生活方式及有心脏基础病者表现有特点);不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感觉呼吸费力,活动或休息时可出现,老年人、女性、肥胖缺乏运动及有肺部基础病者表现有差异)、乏力(全身没力,活动耐力下降,老年人、女性、不良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者情况不同)、晕厥(突然短暂意识丧失,相对较少但病情可能严重,老年人、女性、不良生活方式及有严重心律失常等基础病者需注意)。
一、典型症状
(一)胸痛
表现:多为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表现为烧灼感,疼痛可向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放射,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颈部、下颌、上腹部等部位。疼痛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后可缓解。例如,一项临床研究统计显示,约60%-70%的心肌缺血患者会出现典型的胸痛症状。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胸痛症状可能不典型,部分仅表现为胸闷,这与老年人痛觉敏感度下降有关。
性别因素:女性心肌缺血患者胸痛症状相对不典型的情况更为常见,可能更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乏力等。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心肌缺血时胸痛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症状可能不典型。
病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时胸痛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症状掩盖,需仔细鉴别。
(二)心悸
表现: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可伴有心前区不适感。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脏节律异常或心功能改变,从而引起心悸症状。研究发现,约20%-30%的心肌缺血患者会出现心悸表现。
年龄因素: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所以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出现心悸的概率相对较高,且更易出现复杂心律失常。
性别因素:女性心肌缺血患者出现心悸时,需注意与更年期综合征等相鉴别,因为更年期女性也常有心悸表现。
生活方式: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重心肌缺血患者的心悸症状。
病史:有心脏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心肌缺血时心悸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二、不典型症状
(一)呼吸困难
表现:患者感觉呼吸费力、气不够用,可表现为活动后气短,严重时休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下降,肺淤血引起。据统计,约30%-40%的心肌缺血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年龄因素:老年人肺功能本身有所下降,心肌缺血时更易出现呼吸困难,且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性别因素:女性心肌缺血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需排除肺部疾病等其他原因,因为女性肺部疾病的发生率也较高。
生活方式:肥胖、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肌缺血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更显著。
病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心肌缺血时呼吸困难症状可能被混淆,需综合判断。
(二)乏力
表现:患者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即使轻微活动也会感到疲倦。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引起乏力。大约40%-50%的心肌缺血患者会出现乏力症状。
年龄因素: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心肌缺血时乏力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恢复较慢。
性别因素: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本身可能有乏力表现,心肌缺血时需注意区分。
生活方式:长期睡眠不足、过度节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心肌缺血患者乏力症状加重。
病史:有贫血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心肌缺血时乏力症状可能相互叠加,需仔细排查。
(三)晕厥
表现:患者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可自行恢复。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输出量急剧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患者出现晕厥相对较少,但一旦出现提示病情可能较严重,约5%-10%的心肌缺血患者可能出现晕厥。
年龄因素:老年人血管调节功能下降,心肌缺血时更易出现晕厥,且晕厥后摔倒可能导致外伤等并发症。
性别因素:女性晕厥的原因较多,心肌缺血导致的晕厥需与其他原因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鉴别。
生活方式:突然改变体位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心肌缺血患者晕厥,需注意避免。
病史:有严重心律失常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心肌缺血时更易出现晕厥,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预防晕厥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