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双侧甲状腺结节进行初步评估与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降钙素等)和影像学检查(超声、核素扫描、CT或MRI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判断结节性质,良性结节无明显症状、小且无压迫等可定期随访,有压迫或影响外观可手术,恶性结节通常需手术,术后视情况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并定期复查;不同人群有特殊考虑,儿童恶性概率高需积极评估,育龄女性要考虑激素影响,老年患者需综合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初步评估与检查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甲状腺结节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概率相对较高;育龄女性甲状腺结节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同时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头颈部放射史,这是甲状腺结节恶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还需询问有无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等。
了解症状,如结节是否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以及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相关症状,如心慌、怕热、多汗、畏寒、乏力等。
2.体格检查
检查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双侧甲状腺结节需明确两个结节的具体情况,包括位置等。
3.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等,以判断甲状腺功能状态。如果TSH降低,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有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等情况;如果TSH升高,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情况。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结节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
降钙素检测:有助于排查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降钙素水平常升高。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评估甲状腺结节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明确结节的大小、数目、位置、质地(囊性或实性)、有无包膜、血流情况等。根据超声表现对结节进行TI-RADS分类,分类越高,恶性可能性越大。例如,TI-RADS4类及以上的结节需要引起重视,进一步评估。
甲状腺核素扫描:对于判断结节的功能状态有帮助,分为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和冷结节。热结节多为良性,冷结节恶性概率相对较高,但也有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
CT或MRI检查:一般在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者需要评估结节与周围组织关系时考虑,如怀疑结节有纵隔侵犯等情况。
二、结节性质的判断与处理原则
1.良性结节的处理
如果通过各项检查评估为良性结节,且无明显症状,结节较小,对周围组织无压迫,甲状腺功能正常,可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建议每6-12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观察结节大小、形态等变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甲状腺结节的随访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结节,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随访频率。
如果良性结节引起压迫症状,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或者结节较大影响外观,可考虑手术治疗。
2.恶性结节的处理
一旦考虑甲状腺结节为恶性,如甲状腺癌,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因素决定,如甲状腺乳头状癌多采用甲状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等手术方式。术后可能需要根据情况进行甲状腺素抑制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同时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超声等,监测病情变化。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1.儿童
儿童双侧甲状腺结节恶性概率相对较高,所以对于儿童双侧甲状腺结节,一旦发现应更加积极地评估。可能需要更频繁地复查超声,必要时更早进行穿刺活检等明确结节性质。因为儿童时期的甲状腺结节如果是恶性,对生长发育等影响较大,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2.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发现双侧甲状腺结节时,要考虑激素水平对结节的影响。在备孕、孕期和哺乳期都需要密切关注甲状腺功能和结节情况。如果在孕期发现甲状腺结节有变化,需要多学科协作,综合考虑胎儿和母亲的情况进行处理。例如,孕期甲状腺结节手术需要权衡手术对胎儿的影响等因素。
3.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双侧甲状腺结节,要考虑其身体机能状况和耐受手术等治疗的能力。如果结节考虑为恶性,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恶性结节患者,可能需要其他保守治疗方式,但相对来说较少见,多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为主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