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需进行多方面准备,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特殊人群如早产儿要注意体温稳定,评估营养状况并改善,特殊人群需营养师指导营养;预防呼吸道感染,必要时对年长儿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安抚患儿及家长心理;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辅助检查,特殊人群需更全面检查以保障手术安全。
一、一般身体状况评估与准备
1.生命体征监测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需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体温方面,要确保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36-37.3℃左右),因为体温异常可能影响手术耐受性,例如体温过高可能增加机体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心率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新生儿心率通常在120-160次/分钟,婴儿在110-130次/分钟等,若心率过快或过慢都需要进一步评估原因并处理。呼吸频率新生儿约为30-40次/分钟,婴儿25-30次/分钟等,异常呼吸频率可能提示存在心肺功能异常。
特殊人群如早产儿,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需注意保暖,维持体温稳定,可通过使用暖箱等设备来保证体温在合适范围,因为体温不稳定会对早产儿的心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手术风险。
2.营养状况评估与改善
评估患儿的营养状态,包括体重、身高、血红蛋白等指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可能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导致营养不良。血红蛋白水平过低会影响氧气携带能力,例如血红蛋白低于100g/L可能提示贫血,需要评估贫血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必要时可能需要输血等支持治疗来改善营养和氧供状况,以提高手术耐受力。
对于婴儿,要保证充足的喂养,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如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确保热量摄入。对于较大儿童,要提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身体恢复,特殊人群如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可能需要营养师进行专门的营养评估和指导,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二、呼吸道准备
1.呼吸道感染预防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肺功能异常,呼吸道抵抗力相对较弱,术前要严格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房间。避免患儿接触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如家庭成员或访客中有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因为着凉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如果患儿已经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考虑手术,否则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术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手术风险。
2.呼吸功能锻炼(必要时)
对于能够配合的年长儿,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练习等,以增强肺部通气功能,提高手术耐受力。但对于婴幼儿等无法配合的患儿,主要是通过上述预防感染等措施来维护呼吸道健康。例如,指导年长儿每天进行几次深呼吸,每次深呼吸尽量达到最大通气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部的换气功能,为手术做好准备。
三、心理准备
1.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安抚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对医院环境的陌生以及对手术的恐惧,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医护人员要与患儿及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向家长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大致过程,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因为家长的情绪也会影响患儿。例如,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说明手术的基本流程,让家长了解手术是在严格的医疗监护下进行的,减少家长的担忧。
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轻柔的动作、亲切的态度来安抚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沟通方式,如对于较小的婴儿,可以通过微笑、轻柔的抚摸等方式让患儿感到安心。家长在术前也需要配合医护人员,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患儿度过心理适应期。
四、术前检查准备
1.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术前要完善一系列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心脏超声是评估先天性心脏病病情的重要检查,能够明确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具体情况,例如明确缺损的部位、大小、肺动脉压力等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胸部X线可以了解心脏大小、肺血情况等。血常规可以了解患儿的血液细胞成分,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手术中出血风险,肝肾功能检查则是评估患儿整体脏器功能,以判断其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其他合并症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需要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如对于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肾功能相关的进一步检查等,以确保全面评估患儿身体状况,保障手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