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检出有局限性,受心肌缺血发作状态、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心肌缺血发作时可能有ST-T改变但发作后可能正常,未发作时可能无异常;儿童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老年人因基础疾病等增加判断难度;女性心肌缺血ST-T改变发生率低且易非典型,男性也不能完全依赖普通心电图;长期吸烟、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影响心肌缺血及心电图判断;有冠心病或其他基础疾病病史者,普通心电图判断心肌缺血需结合既往及当下情况综合考量。
心肌缺血发作时普通心电图的表现:当心肌缺血发作时,普通心电图有可能发现异常。例如,典型的心肌缺血可表现为ST段的改变,若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常表现为ST段压低;若为透壁性心肌缺血,可出现ST段抬高。还有T波的改变,心肌缺血时T波可表现为低平、倒置等。不过,这种改变只有在心肌缺血发作当时的心电图上才能捕捉到,如果患者在就诊时心肌缺血已经缓解,普通心电图可能显示正常。
心肌缺血未发作时普通心电图的表现:很多时候患者可能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如活动后)出现心肌缺血,而在静息状态下做普通心电图时心肌缺血并未发作,此时普通心电图可能无异常表现。这就导致部分心肌缺血患者普通心电图不能发现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另外,对于一些心肌缺血程度较轻或者发作不频繁的患者,普通心电图也可能漏诊。
年龄因素对普通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的影响
儿童:儿童的心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心肌缺血在儿童中的心电图表现可能不典型。例如,儿童的心肌细胞对缺血的反应可能与成人有差异,ST-T改变的特征可能和成人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医生更加熟悉儿童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点,才能更准确地判断。而且儿童配合度可能较差,在做心电图时可能会影响图形的准确性。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其心电图本身可能存在一些非特异性改变,这就增加了心肌缺血判断的难度。老年人的心肌细胞功能可能减退,心肌缺血时心电图的改变可能不如中青年典型,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
性别因素对普通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的影响
女性:女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有时与男性不同。女性心肌缺血时ST-T改变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低,而且可能更容易出现非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如ST段改变不明显但伴有明显的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这就需要医生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来判断,不能单纯依据普通心电图的改变。
男性:男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相对男性自身而言有一定的典型性,但也不能完全依赖普通心电图,尤其是一些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男性,如吸烟、肥胖、有家族史等,也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全面评估。
生活方式对普通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的影响
长期吸烟:长期吸烟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但吸烟本身不一定会直接改变普通心电图中心肌缺血的典型表现,不过有吸烟史的患者在做普通心电图时,医生需要考虑到吸烟对血管的不良影响,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能诱发心肌缺血,若在过度劳累后立即做普通心电图,有可能捕捉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但如果过度劳累后休息一段时间再做普通心电图,可能心肌缺血已经缓解,导致漏诊。所以对于有过度劳累后胸痛等疑似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建议在症状发作时及时做心电图检查。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的人容易出现肥胖、血脂异常等情况,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生几率。但缺乏运动本身在普通心电图上并无直接表现,只是作为一个危险因素存在,医生在解读普通心电图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生活方式因素,结合其他检查来评估心肌缺血的可能性。
病史对普通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的影响
有冠心病病史: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普通心电图可能会有既往心肌缺血发作留下的痕迹,如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Q波形成等)。但即使有冠心病病史,在本次就诊时也需要观察本次心电图是否有新的心肌缺血改变。如果患者既往心电图正常,本次出现胸痛等症状,需要对比既往心电图来判断是否有心肌缺血。
有其他基础疾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心肌缺血。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心电图的表现,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导致心电图上T波、ST段等改变不典型,增加了心肌缺血判断的难度,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症状以及普通心电图等多方面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