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需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处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包括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非手术治疗有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营养支持;手术方式有胃大部切除术等,时机选择需经术前准备,术后要做好一般护理等;儿童患者要关注对生长发育影响及手术生理特点等,老年患者需关注基础疾病及术后并发症,女性患者综合自身生理特点评估护理。
一、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病史与症状评估: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等。如患者是否有长期反复的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溃疡相关症状,近期是否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腹胀、呕吐等幽门梗阻表现。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幽门梗阻影响营养摄入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病情判断。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营养状况,有无消瘦、脱水貌。进行腹部查体,了解有无胃型、蠕动波,上腹部压痛情况等。通过触诊判断胃内空腹潴留物情况等。
实验室检查:检测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血生化检查可发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氯性碱中毒等,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可反映肾功能因脱水等受到的影响。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在电解质紊乱等方面可能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不同年龄患者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和表现不同。
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扩大,排空延迟,钡剂潴留等表现,能明确幽门梗阻的部位和程度,但需注意患者的耐受情况,儿童可能需要适当调整检查方式和剂量。
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幽门梗阻的原因,如溃疡瘢痕的形态、范围等,还能排除其他病变如肿瘤等,但对于严重幽门梗阻患者,胃镜操作需谨慎,避免造成穿孔等并发症。
二、非手术治疗
胃肠减压:持续胃肠减压可抽出胃内潴留物,减轻胃黏膜水肿,缓解腹胀、呕吐等症状。对于各年龄患者均适用,但儿童需注意胃管的选择和固定,避免移位或脱出。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根据血生化检查结果,补充丢失的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例如,补充氯化钾纠正低钾血症,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纠正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不同年龄患者对电解质补充的量和速度需调整,儿童由于体液调节功能不完善,更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缓慢纠正。
营养支持:对于长期幽门梗阻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考虑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可通过鼻饲等方式给予营养制剂,肠外营养则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营养。儿童患者营养支持尤为重要,需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等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三、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选择
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大多数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患者,通过切除溃疡病灶并重建胃肠道,解除幽门梗阻。但对于老年患者或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需谨慎评估。
迷走神经切断术:对于某些特定情况的幽门梗阻患者也可考虑,但应用相对较少。
手术时机:一般在经过充分的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但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穿孔、大出血等情况的患者需紧急手术。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需综合考虑其基础健康状况和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儿童患者由于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时手术。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切口愈合等情况。对于各年龄患者均需注意切口的保护,儿童要防止其搔抓切口,老年患者要注意切口感染等问题。
胃肠道功能恢复观察:关注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情况,如肛门排气、排便情况等。儿童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注意观察,老年患者可能恢复较慢。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注意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并发症的表现和处理方式有一定差异,儿童出现并发症可能症状不典型,需密切监测。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幽门梗阻多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溃疡等因素有关,在评估病情时需更关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至关重要,手术时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术后护理要特别注意防止儿童因不适而抓挠切口等。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非手术治疗时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术后康复要注重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老年常见并发症。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生理期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在营养支持、手术时机选择等方面与男性患者无绝对差异,但需综合其自身生理特点进行全面评估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