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眼疲劳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改善用眼习惯,如控制用眼时长、调整用眼距离;改善用眼环境,如调节光线、设置电子屏幕;进行眼部保健,如做眼保健操、热敷冷敷;饮食调节,摄入富含维生素和叶黄素的食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长时间用电子设备人群各有注意事项,需分别关注其用眼相关特点来预防和缓解眼疲劳。
一、改善用眼习惯
1.控制用眼时长: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5-10分钟。例如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40分钟左右可眺望远处或闭目养神,这是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眼部肌肉持续紧张,易引发眼疲劳,合理的用眼时长控制能让眼部肌肉得到放松,缓解疲劳。对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工作的成年人,也可采用类似的定时休息方式。
2.调整用眼距离:保持眼睛与书本、电子屏幕等的距离在33厘米左右(约一尺)。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这一距离要求需根据其视力发育和用眼特点进行把握,比如儿童在阅读时,应确保眼睛与书本保持合适距离,以减少眼睛的调节负担,避免眼疲劳的产生。
二、改善用眼环境
1.光线调节:室内光线要充足且均匀,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过强的光线会产生眩光,刺激眼睛;过暗的光线会使眼睛需要更用力地调节来看清物体。例如在书房学习时,可使用台灯配合自然光,台灯应选择无频闪、色温适宜(4000K-5000K左右)的,这样能为眼睛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减轻眼疲劳。对于在不同光照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如经常在户外工作的人,也要注意避免强光直射眼睛,可佩戴合适的太阳镜来保护眼睛。
2.屏幕设置:使用电子屏幕时,要调整好屏幕的亮度、对比度等参数。将电脑屏幕的亮度调整到与周围环境亮度相适应,避免屏幕过亮或过暗。同时,可开启屏幕的护眼模式,减少蓝光对眼睛的伤害。对于长时间使用手机的人群,也可以通过手机的护眼功能来优化屏幕显示,降低眼疲劳的发生风险。
三、眼部保健方法
1.眼保健操:定期做眼保健操是缓解眼疲劳的有效方法。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穴、四白穴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放松眼部肌肉。儿童在学校课间应认真做眼保健操,成年人在工作间隙也可抽出几分钟做眼保健操,坚持长期做眼保健操有助于维持眼部的健康状态,减轻眼疲劳症状。
2.热敷与冷敷:热敷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用40-50℃的温热毛巾敷眼,每次15-20分钟。对于因长时间用眼导致眼部充血、酸胀的情况,热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而冷敷则适用于眼部有红肿、瘙痒等情况时,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每次10-15分钟,可收缩血管,减轻眼部不适。但需要注意,眼部有炎症等特殊情况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热敷或冷敷。
四、饮食调节
1.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维生素A对眼睛的视网膜功能有重要作用,可从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等食物中获取;维生素C能抗氧化,保护眼睛晶状体等结构,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眼部组织,坚果、植物油等是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这些维生素的需求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生长发育快,更需要保证维生素的摄入来维持眼部正常发育,应鼓励儿童多吃上述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补充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叶黄素是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组成成分,能过滤蓝光,保护眼睛。绿色蔬菜如羽衣甘蓝、西兰花等,以及玉米、南瓜等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叶黄素。对于经常用眼的人群,适当补充富含叶黄素的食物有助于维护眼睛健康,减轻眼疲劳。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正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期,眼疲劳的发生与用眼习惯关系密切。家长要监督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用眼时长和距离,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眼疲劳和近视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营养均衡,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促进眼部正常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眼疲劳可能与眼部结构和功能的退变有关,如晶状体弹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等。老年人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环境,避免在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中用眼。在饮食上,要注重补充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物质,如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叶黄素的食物摄入。如果老年人眼疲劳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眼部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眼部疾病的可能。
3.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这类人群包括上班族、游戏爱好者等,他们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眼疲劳问题较为突出。除了注意调整用眼习惯和环境外,还可以适当增加眨眼频率,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眨眼次数减少,导致眼睛干涩疲劳,一般每分钟眨眼10-15次较为合适。同时,可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眼部出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