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可随吞咽移动的肿块,分为根据病因(增生性、肿瘤性、囊肿、炎症性结节)和性质(良性、恶性)分类,评估需采集病史(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体格检查(触诊结节大小等)及辅助检查(超声看结节情况、甲状腺功能检查看功能、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性质),发现需及时就医综合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甲状腺结节的分类
1.根据病因分类
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多与碘摄入异常有关,如碘摄入不足或过多。在某些地区,由于土壤、饮水、食物中碘含量的差异,人群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增生结节。例如,碘缺乏地区的人群,甲状腺会通过增大来试图摄取更多碘,长期发展可能形成结节;而长期高碘饮食的人群,也可能因甲状腺细胞过度增生出现结节。
肿瘤性结节:包括良性肿瘤如甲状腺腺瘤,和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的发生可能与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有研究发现其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一定关联;甲状腺癌的发生则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辐射暴露,儿童时期接受头颈部放射性照射是明确的甲状腺癌危险因素,此外,某些基因的突变等也可能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
囊肿:可为先天性的甲状舌管囊肿,也可为后天性的甲状腺结节囊性变形成的囊肿。甲状舌管囊肿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全所致;后天性囊肿则可能是结节内出血或囊性变等原因引起。
炎症性结节: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性结节。感染性炎症性结节多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甲状腺引起,如化脓性甲状腺炎导致的结节,患者可能伴有发热、甲状腺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非感染性炎症性结节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出现炎症性结节,可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表现。
2.根据结节的性质分类
良性结节: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一般生长缓慢,对甲状腺功能影响较小,通过超声等检查多可初步判断为良性,如大部分的甲状腺腺瘤、部分增生性结节等。
恶性结节:甲状腺癌属于恶性结节,相对少见,但需要高度重视。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主要有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等,其中乳头状癌较为常见,预后相对较好,但也需要规范治疗。
二、甲状腺结节的评估
1.病史采集
年龄:儿童时期出现的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为儿童甲状腺组织对辐射等致癌因素更为敏感;而老年人出现甲状腺结节时,也不能忽视恶性的可能,需要综合评估。
性别:女性患甲状腺结节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甲状腺癌中女性发病率也高于男性,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生活方式: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长期高碘或低碘饮食等生活方式因素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有关。例如,长期从事放射相关工作的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率可能增加;有吸烟习惯的人群,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及发展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具体关联还需更多研究证实。
病史:既往有头颈部放射史、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等病史的人群,患甲状腺结节尤其是恶性结节的风险较高。如有头颈部放射史的人群,甲状腺细胞受到辐射损伤,增加了细胞突变的概率,从而提高了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
2.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检查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度等。如果结节质地硬、固定不动、表面不光滑,可能提示恶性结节的可能性,但仅通过体格检查不能确诊,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3.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是评估甲状腺结节最常用的方法。超声可以明确结节的大小、数目、位置、囊性或实性、血流情况等。一般来说,实性低回声结节、结节内有沙粒样钙化、结节纵横比大于1(即结节前后径大于左右径)等超声表现提示恶性结节的可能性较大。例如,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内有微小钙化,其恶性风险相对较高,研究表明,甲状腺癌结节内的钙化多为沙粒样微钙化,而良性结节的钙化多为粗大钙化。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激素(如T3、T4、FT3、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的检测。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判断结节是否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亢或甲减。如果结节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结节的功能状态;如果甲状腺功能正常,也不能排除结节的良恶性,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是明确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重要方法。通过细针穿刺结节,获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FNAC的准确性较高,对于超声提示可疑恶性的结节,建议行FNAC检查。例如,FNAC可以明确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等恶性类型,还是良性的滤泡性病变、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
甲状腺结节的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结节的性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