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梗死治疗

来源:民福康

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监测护理、控制血压、脑水肿管理)、病因治疗(抗凝溶栓处理、原发病治疗)、手术治疗(适应证评估、手术方式选择)和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后期综合康复),各方面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处理,如不同年龄、性别、基础病等因素均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一般治疗

(一)一般监测与护理

对于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早期可考虑鼻饲营养支持,以保证营养摄入,同时预防误吸等并发症。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更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的频率和细致程度;女性患者在特殊生理期可能对血压等有一定影响,需综合考虑调整监测方案。

控制血压至关重要,过高的血压可能加重脑出血,过低的血压又会影响脑灌注。一般将血压控制在略高于发病前的水平或180/105mmHg以下。不同年龄患者对血压控制的目标可能略有差异,老年患者血压不宜降得过低,以免影响脑供血;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需根据既往血压情况及当前病情调整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二)脑水肿管理

积极减轻脑水肿,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甘露醇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中的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从而减轻脑水肿。但需注意其可能导致的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尤其对于肾功能不全或老年患者,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情况。对于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可适当补充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增强脱水效果。

二、病因治疗

(一)抗凝及溶栓相关处理

如果患者既往有应用抗凝或溶栓治疗的情况导致出血性脑梗死,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对于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如华法林,可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情况决定是否停用及采取相应拮抗措施,如使用维生素K等;对于溶栓药物相关的出血性脑梗死,需评估继续溶栓治疗的风险收益比。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抗凝或溶栓相关处理时更需谨慎,因为其凝血功能和器官代偿能力较差,发生出血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有出血倾向病史的患者则需特别评估再次使用抗凝或溶栓治疗的风险。

(二)原发病治疗

针对引起脑梗死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心房颤动患者需积极控制心律失常,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射频消融等;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脑梗死,需控制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如对于高危患者可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等;糖尿病患者需通过饮食、运动及降糖药物等控制血糖水平,使血糖达标。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原发病治疗的具体方案需个体化制定,例如年轻糖尿病患者可能更注重生活方式的严格管理,而老年患者需考虑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三、手术治疗

(一)适应证评估

当出血性脑梗死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出现脑疝前期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对于大面积出血性脑梗死,占位效应明显的患者也可能需要手术减压。年龄较大、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综合评估手术收益和风险;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如心功能不全、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手术风险进一步增加,需谨慎决策。

(二)手术方式选择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去骨瓣减压术、脑内血肿清除术等。去骨瓣减压术主要是通过去除部分颅骨,降低颅内压,为脑组织提供更多的空间,减轻脑疝对脑组织的压迫;脑内血肿清除术则是直接清除脑内的血肿,缓解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出血部位、血肿量等因素来决定。女性患者在手术时需考虑其身体结构特点对手术操作的影响,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术后恢复中更需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

四、康复治疗

(一)早期康复介入

出血性脑梗死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早期康复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良肢位摆放可预防关节挛缩、畸形等并发症,如将患肢保持在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挛缩、下肢外旋畸形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需逐步调整,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需结合认知训练方法,帮助其恢复认知功能,促进整体康复。

(二)后期综合康复

后期康复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可通过主动或被动运动,逐步提高患肢的运动能力;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如发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等;对于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认知康复训练,如记忆力训练、注意力训练等。不同性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同的心理和生理挑战,需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避免因康复训练导致基础疾病加重。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发生于脑梗死后的脑出血,会引起神经系统出现损伤。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左侧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死怎么办?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左侧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危重的病候。对于此类病人来说,需要进行溶栓、西药、抗凝、合理降压的治疗。在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还需要及时的康复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可以口服神经节苷酯,乙酰谷氨酰胺来营养神经,如果梗塞病灶比较多,还可以服用蛋白水解物等药物来对梗死病灶进行控制和清除。如
高血压引起的脑梗死,能不能治好?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高血压造成的脑梗死不能完全治愈。你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造成的脑梗塞,如果没有后遗症,有些功能可以慢慢恢复。如果治疗后有后遗症,有些功能可能难以恢复。在治疗过程中控制血压,然后进行功能锻炼和针刺治疗言语或肢体运动障碍。
脑梗死高血压如何治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高血压是脑梗死的动脉硬化基础,因此存在脑梗死的病人必须控制好高血压。存在高血压的病人,可以口服钙拮抗剂,比如硝苯地平控释片,马来酸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等。这类药,副作用较少,少数人表现出下肢水肿,牙龈肿痛等。如果存在冠心病,或者是尿蛋白升高可以选用ACEI类药,如福辛普利等,但这类药副作用为表现
两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是什么病?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多数病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者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病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可以表现出一侧或双侧肢体运动或者是感觉障碍,部分病人也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建议发病后积极控制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可以恢复到何种程度?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面积脑梗死病人正常愈后不佳,大多数都留有后遗症,此外也有很多病人有可能会表现出生命危险,至于恢复程度,是需要因具体的脑梗部位来决定,有一些前循环大面积脑梗和病人,经过治疗后也是有完全恢复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大多数大面积脑梗的病人多少会有一些后遗症。
脑梗死康复能治好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梗死是有可能治好的,脑梗塞病人要科学准确用药,以避免该病的复发。脑梗塞属于高复发疾病,病人一定要根据医嘱科学准确的用药,以避免脑血管内部表现出血粘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病变;还要定期到医院复诊,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大面积脑梗死能治疗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面积脑梗死能治疗。因为梗死的面积比较大,病情发展的往往比较迅速,大部分病人在短时间内死亡。如果在急性期及时进行治疗,可以进入恢复期。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由于病情比较严重,一旦发现,建议立刻到医院就诊,立即进行脑部ct、脑部核磁、脑血管造影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进行溶栓治疗。
脑梗死出现坠积性肺炎的护理有什么?
蒋雄斌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脑梗死出现坠积性肺炎后,如果患者仍有自主活动能力,应尽快恢复自主活动能力,减少卧床时间,并鼓励其经常翻身,避免分泌物沉积。如果患者无法自主活动,家长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将体内蓄积的痰液排出来。日常生活中,家属也要注意患者的饮食,保证患者的饮水量,并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比如鸡蛋、牛
脑梗死是什么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其他因素,如脑血管炎、烟雾病等也可能导致脑梗死的发生。脑梗死常见症状有偏瘫、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头痛等。 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应积极进行规范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存率。平
出血性脑梗死是怎么引起的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出血性脑梗死可能由凝血功能紊乱、大动脉粥样硬化或再灌注损伤等因素引起。 1.凝血功能紊乱 凝血因子缺乏可能会使机体难以止血,从而引发出血性脑梗死,长时间使用溶栓、抗凝或血管扩张药物也会增加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 2.大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栓形成、动脉栓塞以及穿支动脉低灌注,可能会引发脑梗
脑梗死和脑出血有什么区别?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塞和脑出血还是有区别的。从症状上说,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很多病人是早上起来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半身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楚,发作前可能有先兆症状,也就是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每次十几分钟自行缓解,在发病的1-2天内可逐渐加重。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无先
脑梗死和脑血栓有什么区别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脑梗死是指梗死灶是外延比较大的概念,而脑血栓是脑梗死的一种原因,就是说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产生病变的因素,也就是说脑梗死可以由脑血栓形成来产生,也可以由栓塞来形成,也可以有低灌注性脑梗死,也可以是血管继发的痉挛造成脑梗死。因此,脑梗死外延比较宽泛,而脑血栓就是单纯的在血管里面形成了血栓,是脑梗死的一种原因。
腔隙性脑梗死是什么
孟凤珠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第一医院 三甲
腔隙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内的直径小于2mm的血管出现阻塞而引起的影像学改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只是颅内血管分支出现了阻塞,一般会出现偏瘫、失语、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一般无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很少见。对于腔隙性脑梗死,需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预后相对较好。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严重吗
陈宏璘 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一般不会引起比较严重的临床症状,但是一定要明确引起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这都是引起改变的主要原因,所以平时要控制好血压以及血糖。同时,平时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比如吸烟、饮酒等。所以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治疗关键是要预防再次发生,平时可以服用拜阿司匹林等一些药物治疗,并养
腔隙性脑梗死是什么
刘健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腔隙性脑梗死是颅内小穿支动脉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失去供血,脑细胞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属于临床综合征。因为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被吞噬细胞转移走形成小空腔,所以称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通常会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脑梗死多久能恢复正常
杜琳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塞不一定能够恢复正常,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脑梗塞之后,有些人由于梗塞位置比较好,梗塞在功能很少区域,那么往往会很快恢复,可能半年之内就会恢复。但是如果梗塞位置非常不好,正好在关键脑区,比如内囊,在内囊膝部或内囊下肢,这种情况就不可能完全恢复。另外,由于脑梗塞疾病本身就是高致残性疾病,所以不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