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炎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在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方面有不同特点。心内膜炎多有基础心脏病或感染等病史,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周围体征等,血液学检查血培养重要,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赘生物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链球菌感染史,病程长,有瓣膜受累及全身表现,链球菌感染相关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有相应改变,影像学检查各有特点且需考虑不同年龄因素影响。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有反复链球菌咽峡炎或扁桃体炎病史,病情呈慢性进展过程,病程较长,逐渐出现瓣膜病变相关表现,如活动后气短、心悸等,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表现,不同性别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上无显著特异性性别差异,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女性妊娠等情况可能会影响病情进展。
临床表现方面
心内膜炎:
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为持续性低热或高热,体温可波动,急性者体温常更高。
心脏杂音:原有心脏杂音可因赘生物的形成而发生变化,出现新的杂音或杂音性质改变,杂音多为病理性,强度和性质的变化与赘生物位置、大小等有关。
周围体征:可出现瘀点,多见于皮肤、口腔黏膜、睑结膜等部位;指、趾甲下可有条纹状出血;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中心呈白色;Osler结节,为指、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无痛性出血红斑等,不同体征的出现与病原体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等相关。不同年龄患者周围体征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皮肤黏膜特点等使瘀点等表现不典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瓣膜受累表现:二尖瓣受累最常见,其次为主动脉瓣受累等,不同瓣膜受累有相应表现,如二尖瓣狭窄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咯血(痰中带血或大量咯血等)、咳嗽等;二尖瓣关闭不全时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出现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主动脉瓣狭窄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头部强烈搏动感等。
全身表现:在疾病活动期可能有发热、关节痛等表现,关节痛多为游走性、多发性大关节痛,与风湿活动有关,年龄较小的儿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风湿活动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而成年患者病情进展后更多表现为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相关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方面
心内膜炎:
血液学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有贫血;血培养是诊断心内膜炎的重要方法,阳性血培养结果可明确病原体,不同时间多次血培养可提高阳性率,急性心内膜炎的血培养阳性率较高,约95%,亚急性者约75%-80%。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赘生物、瓣膜反流等情况,经胸超声心动图可检出50%-75%的赘生物,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检出≥95%的赘生物,对诊断心内膜炎及评估瓣膜病变等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时的操作及图像解读需考虑年龄因素对心脏结构和超声表现的影响,儿童患者因心脏大小、胸廓等特点可能需要特殊的超声检查技术和解读方式。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链球菌感染相关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常升高,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及风湿活动,这些指标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活动期有变化,可用于判断病情活动程度,不同年龄人群ASO等指标的正常范围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的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
超声心动图:可明确瓣膜病变的部位、程度等,如瓣膜狭窄的瓣口面积、瓣膜关闭不全的反流程度等,是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通过超声心动图可动态评估瓣膜病变进展情况及心脏功能变化,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超声心动图监测频率和关注点可能不同,儿童患者需要定期监测以评估生长发育及心脏病变进展对其生长的影响。
影像学检查方面
心内膜炎: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对诊断心内膜炎及其并发症有一定价值,可更清晰地显示赘生物、心肌脓肿等情况,尤其对于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MRI可提供更多信息,但MRI检查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考虑其辐射暴露相关问题(虽然MRI无电离辐射,但检查时间可能较长等因素),需权衡利弊。
CT检查:可用于评估心内膜炎导致的心脏结构改变及周围组织情况,如是否有心包炎、大血管受累等,但CT有一定辐射,在儿童等特殊人群中应谨慎选择。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X线胸片:可显示心脏大小、肺部淤血等情况,二尖瓣狭窄时可见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增大、肺淤血等;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房、左心室增大等,X线胸片检查相对简便,但对于瓣膜病变的细节显示不如超声心动图和MRI,不同年龄患者心脏大小在X线胸片上的表现有差异,儿童心脏相对比例与成人不同,需要专业的放射科医生结合年龄等因素进行解读。
MRI:同样可用于评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对于判断心肌病变等有一定帮助,在评估儿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时,需考虑其生长发育阶段对心脏结构评估的影响,以更好地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