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wald心绞痛分型包括劳累性、自发性、混合性心绞痛三类,各型有不同特点,且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对心绞痛有影响,需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如针对不同人群及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病情。
一、branwald心绞痛分型标准的
branwald心绞痛分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Ⅰ型:劳累性心绞痛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最常见,由体力劳动或其他增加心肌耗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疼痛发作的性质、频率、持续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在1-3个月内无明显变化。其机制是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使冠脉血流储备减少,在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冠脉血流不能相应增加以满足心肌代谢需求。例如,患者在快走、爬坡等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时发作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
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初次发生劳累性心绞痛时间在1-2个月以内;或有过稳定型心绞痛但已数月不发,现再次发生时间未到1个月。多由于冠脉痉挛或固定性狭窄基础上叠加了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心肌缺血。比如,原本身体状况良好的中年人,近期因工作压力大、频繁加班,在轻度体力劳动时出现心绞痛。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原为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率、程度、时限、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恶化。主要是冠脉病变进展,斑块不稳定,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因素使心肌缺血加重。例如,患者原来爬两层楼才会胸痛,现在爬一层楼就发作,且疼痛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延长。
Ⅱ型:自发性心绞痛
卧位型心绞痛:休息或熟睡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间较长,症状较重,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无明显关系。发生机制可能与平卧时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前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脉狭窄使冠脉血流不能相应增加有关。患者多在夜间平卧后不久发作,坐起或站立后可部分缓解。
变异型心绞痛:通常在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作,与劳累性心绞痛相反,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是由于冠脉痉挛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其特点是发作有定时,多在半夜或凌晨发作,发作时胸痛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含服硝酸甘油可部分缓解。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痉挛部位多在冠状动脉主支,常见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中间综合征:亦称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疼痛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可达30分钟到1小时或更长,但无心肌梗死的客观证据,常为心肌梗死的前奏。发病机制可能是冠脉狭窄基础上的冠脉痉挛或血流动力学波动导致心肌缺血时间较长。
梗死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由于心肌梗死区周边心肌存在缺血半暗带,这些心肌在梗死后仍有发生缺血的可能,可能与残存心肌供血不足、冠脉再通后仍有狭窄等因素有关。
Ⅲ型:混合性心绞痛
患者同时有劳累性和自发性心绞痛的特点,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使冠脉血流储备固定性减少,同时又有冠脉痉挛或其他诱发心肌需氧量增加的因素导致心肌缺血发作。例如,患者在进行轻度体力活动时(劳累因素)以及在休息状态下(自发因素)都可能发作心绞痛。
二、各型心绞痛的相关因素及应对考虑
年龄因素
老年人发生心绞痛时,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加重冠脉病变的发展。在诊断和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更加谨慎,例如在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要注意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年轻人发生初发型或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时,要考虑是否有不良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熬夜、过度吸烟饮酒等,这些因素可能加速冠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性别因素
绝经前女性患心绞痛的概率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患病风险增加,这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女性心绞痛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可能不典型,如表现为气短、乏力等非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在诊断时需要更加细致地进行相关检查。
男性心绞痛患者多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如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在治疗时要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
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劳累性和自发性心绞痛的发生风险。应建议患者戒烟,这是预防和治疗心绞痛的重要措施。
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等,进而加重冠脉病变。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
高盐、高脂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血压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绞痛发生几率。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钠盐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病史因素
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加重心脏后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心绞痛。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为<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时<130/80mmHg)。
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神经,导致冠脉病变更容易发生且进展更快。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使血糖达到理想控制水平,以减少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提示心肌缺血仍存在,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进一步评估冠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冠脉血运重建等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