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锻炼分急性期、恢复期,急性期需绝对卧床,恢复期有肢体、平衡协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锻炼,不同年龄人群锻炼有差异及注意事项,还需结合生活方式锻炼,有基础病史患者锻炼要调整,包括运动频率、强度、环境及针对不同基础病史的特殊注意事项。
一、急性期锻炼注意事项
脑梗死或脑梗塞急性期(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因为此时患者病情不稳定,过早活动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如引起颅内血压波动,增加再出血或病情进展的风险。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基础的肢体位置摆放等,如将患肢置于功能位,预防关节挛缩等,但患者自身暂时不宜主动进行大幅度的身体活动。
二、恢复期锻炼
1.肢体功能锻炼
被动运动:在发病2周后,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由家属或康复治疗师帮助进行患肢的被动运动,包括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每次每个关节活动5-10次,每天3-4次。这样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例如,家属握住患者的手腕,缓慢地进行手腕的屈伸动作,再握住脚踝进行脚踝的屈伸等,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患者疼痛或损伤。
主动运动:当患者有一定力量时,可开始主动运动。从简单的肢体抬离床面开始,如患者仰卧位时,尝试抬起患肢,每次坚持5-10秒,逐渐增加次数和坚持时间。随着病情好转,可进行坐起、站立、行走等训练。站立训练可先在床边依靠辅助设备(如轮椅、拐杖等)进行,患者先练习站立平衡,逐渐过渡到步行训练,步行时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步伐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
2.平衡和协调能力锻炼
可进行坐位平衡、站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从无依靠坐位开始,逐渐过渡到有依靠坐位、无依靠坐位。站位平衡训练则从扶持站位开始,逐步过渡到无扶持站位,练习重心转移等。协调能力锻炼可选择抛接球、套圈等游戏式训练,让患者用患侧肢体进行相应动作,提高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例如抛接球时,患者坐在椅子上,用患侧手去接住抛来的球,再抛出,反复进行,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包括穿衣、洗漱、进食等训练。穿衣时可先从患侧肢体先穿开始,选择宽松、易穿脱的衣物。洗漱时可使用大把手的牙刷、梳子等,方便患者握持。进食时可使用特殊的餐具,如防滑碗、带吸盘的勺子等,训练患者自主进食能力,逐渐恢复生活自理。
三、不同年龄人群的锻炼差异及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锻炼时要更加循序渐进。在进行肢体运动时,动作幅度和强度要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例如,行走训练时,开始的距离不宜过长,速度不宜过快,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增加稳定性。同时,要注意避免在天气寒冷、路面不平整等情况下锻炼,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
2.中青年患者
中青年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不能急于求成。锻炼要坚持规律性,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并严格执行。在进行较剧烈的运动时,如快走、慢跑等,要注意监测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头晕、肢体无力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
3.儿童患者(若有儿童脑梗死情况)
儿童脑梗死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锻炼方式与成人有较大差异。由于儿童骨骼、肌肉等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锻炼要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肢体正常发育为目标。被动运动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影响儿童骨骼生长。主动运动训练要结合儿童的兴趣,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如让儿童在玩耍中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等,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避免因疾病带来心理负担而影响锻炼依从性。
四、结合生活方式的锻炼
1.运动频率
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锻炼,每次锻炼时间可从20-30分钟逐渐增加到30-60分钟。例如,可选择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段进行锻炼,如早晨起床后或傍晚进行适量运动,但要避免在饱餐或空腹时进行剧烈运动。
2.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可通过心率来大致判断,运动时的心率(次/分钟)=170-年龄(对于成年人)。例如,50岁的患者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170-50=120次/分钟。对于儿童患者,运动强度要更低,以不引起明显疲劳和不适为宜。同时,要根据自身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调整强度,如肢体力量较弱时,选择低强度的运动为主,随着力量增强再逐渐增加强度。
3.运动环境
锻炼环境要选择空气清新、安全的场所。室内锻炼时要保持通风良好,室外锻炼要避免在交通繁忙、污染严重的地方。对于有平衡障碍的患者,要选择平坦、无障碍物的地面进行锻炼,防止跌倒。
五、有基础病史患者的锻炼调整
1.高血压患者
锻炼时要注意监测血压,避免在血压过高时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前要先测量血压,若收缩压超过180mmHg或舒张压超过110mmHg,应暂停锻炼。运动过程中要避免屏气用力的动作,如举重等,因为屏气用力可能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加重病情。运动后要缓慢恢复体位,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锻炼时要注意血糖变化,避免在低血糖时进行锻炼。可选择在饭后1-2小时进行运动,此时血糖相对稳定。运动前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吃一块饼干等,防止运动中发生低血糖。同时,要随身携带糖果等,以便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
3.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患者锻炼要更加谨慎。运动前要咨询医生意见,运动时要选择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等,避免进行剧烈的、竞争性的运动。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如出现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