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有多种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包括劳力性、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分别有不同发生机制、表现及受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乏力、疲倦、运动耐力减低与心排血量降低致组织灌注不足有关,受年龄、生活方式、性别影响;右心衰竭致水肿,有其发生机制、表现及受年龄、病史影响,严重时可伴全身、腹腔、胸腔水肿;还有咳嗽、咳痰(与肺泡支气管黏膜淤血有关,受生活方式影响)、尿量减少(左心衰致肾血流及滤过率改变,受年龄影响)等其他症状。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及表现:这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了肺淤血。患者在从事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急促,休息后可缓解。例如,患者平时能快速爬两层楼,但是近期爬一层楼就会感觉气不够用,需要停下来休息片刻才能缓解。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心衰患者,可能表现为在玩耍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相较于同龄健康儿童,玩耍时间明显缩短。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劳力性呼吸困难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易被忽视,因为老年人可能将其归咎于年龄增长导致的体力下降。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及表现: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支气管收缩,肺通气阻力增加;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有关。比如患者夜间睡眠中常被憋醒,坐起来大口喘气才能缓解。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患者有睡前大量饮水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因为睡前饮水过多会增加回心血量,进一步加重肺淤血。对于肥胖患者,体重过重会增加心脏负担,更容易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3.端坐呼吸
发生机制及表现:患者不能平卧,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坐位时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转移至下半身,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同时坐位时膈肌下降,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呼吸。例如患者必须坐着睡觉,或者白天也需要采取端坐位才能呼吸顺畅。
病史因素影响:有长期慢性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心衰时端坐呼吸可能更明显。因为其肺部基础疾病已经影响了肺的通气功能,心衰进一步加重了呼吸困难,导致必须采取端坐位来改善呼吸。
二、乏力、疲倦、运动耐力减低
1.发生机制及表现:由于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骨骼肌供血供氧减少,患者会出现乏力、疲倦的症状,运动耐力明显减低。比如患者原本可以每天散步30分钟,现在只能散步5分钟就感觉浑身没力气,走不动了。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心衰时,乏力表现为活动后比同龄儿童更容易疲劳,不愿意玩耍。老年人则可能表现为日常活动能力下降,如原本能自己买菜、做饭,现在连简单的家务都难以完成,感觉全身无力。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缺乏运动的人,本身运动耐力就低,心衰时这种乏力、运动耐力减低的症状会更突出。而经常运动的人,心衰时可能相对来说运动耐力减低的程度相对较轻,但也会比患病前明显下降。
2.性别因素影响:一般来说,性别对这一症状本身没有特殊的特异性影响,但女性患者可能在合并其他疾病或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下,对乏力、疲倦的感受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主要还是由心排血量降低导致的组织灌注不足引起。
三、水肿
1.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
发生机制及表现: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淤血,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同时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使组织液回吸收减少,导致水肿。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呈对称性、凹陷性。例如患者的双下肢脚踝部位,早晨起床时可能水肿不明显,下午活动后水肿加重,用手指按压脚踝部位的皮肤,会出现凹陷,且长时间不易恢复。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可能首先表现在眼睑等部位,因为儿童组织间隙相对疏松。老年人由于下肢静脉瓣功能减退等因素,水肿可能更容易出现在下肢,且恢复较慢。
病史因素影响: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右心衰竭时水肿可能会更严重,因为静脉血栓会影响静脉回流,加重体循环淤血。
2.水肿的其他相关表现:严重右心衰竭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还可伴有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等。腹腔积液时患者会感觉腹胀,胸腔积液时可能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的情况。
四、其他症状
1.咳嗽、咳痰
发生机制及表现:咳嗽、咳痰是左心衰竭的常见症状,主要是由于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合并感染时,痰可呈脓性。例如患者夜间经常被咳嗽惊醒,咳出白色泡沫痰,合并细菌感染时痰变为黄色脓性痰。
生活方式影响:吸烟的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咳痰的症状,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在心衰时更容易出现咳嗽、咳痰加重的情况。
2.尿量减少
发生机制及表现:左心衰竭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尿量减少。早期可能表现为夜尿增多,这是因为夜间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肾灌注有所改善。随着病情进展,白天尿量也会减少。例如患者白天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尿量比以往明显减少。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心衰时尿量减少可能不太容易被家长察觉,因为儿童的排尿情况家长观察相对不够细致。老年人由于肾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心衰时尿量减少可能会更早出现异常,且可能与其他肾脏疾病导致的尿量改变相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