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房心衰是因多种因素致左心房功能受损影响心脏泵血的临床综合征,病因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病理生理机制与左心房顺应性降低、泵血功能减弱及神经-体液调节激活有关,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疲倦、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等,诊断靠影像学和血液检查,治疗包括一般、药物、器械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女性治疗需各有注意事项。
病因方面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会发生生理性退变,左心房也不例外。老年人左心房心肌细胞可能出现纤维化等改变,导致左心房的顺应性下降,容易引发左心房心衰。例如,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率较高,这些基础疾病会逐渐影响左心房功能,进而导致左心房心衰。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在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左心房心衰的发生率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左心房心衰的发生率逐渐接近男性。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如长期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导致左心房负荷增加;过量饮酒会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影响左心房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缺乏运动的人群,心脏功能相对较弱,左心房也更容易出现功能异常。
病史因素: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患有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炎症会累及左心房瓣膜,导致左心房瓣口狭窄或关闭不全,长期以往会引发左心房心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等,会使左心房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增加左心房的负担,逐渐导致左心房心衰;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心肌供血,当累及左心房相关区域的心肌时,会影响左心房功能,进而引发左心房心衰。
病理生理机制
左心房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接纳和辅助泵血。当发生左心房心衰时,左心房的顺应性降低,意味着左心房在舒张期容纳肺静脉回流血液的能力下降。例如,左心房顺应性降低时,肺静脉回流受阻,肺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导致肺淤血。同时,左心房泵血功能减弱,使得左心室的充盈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出现乏力、气短等症状。另外,左心房压力升高还会引起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激活,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荷。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是左心房心衰较为典型的症状。早期可能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即在活动时出现气短,休息后可缓解。这是因为活动时心脏负荷增加,左心房心衰导致肺淤血加重,影响气体交换。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急促。严重时会出现端坐呼吸,患者只能采取端坐位来减轻呼吸困难,这是因为端坐位时下肢血液回流减少,肺淤血减轻,同时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
咳嗽、咳痰:咳嗽、咳痰也是常见症状。一般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痰,这是由于肺淤血,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如果肺淤血严重,肺泡毛细血管破裂,可能会出现粉红色泡沫痰。
乏力、疲倦:由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少尿及肾功能损害:左心房心衰时,心输出量减少,肾灌注不足,可出现少尿。长期慢性的肾灌注不足还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表现。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心房心衰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测量左心房的大小、左心房的射血分数等指标。例如,左心房内径增大(正常左心房内径男性一般小于35mm,女性小于34mm)提示左心房可能存在扩大,左心房射血分数降低(正常左心房射血分数一般在40%-60%以上)也有助于诊断左心房心衰。胸部X线检查可以看到肺淤血的表现,如肺纹理增多、模糊,严重时可见KerleyB线等。
血液检查:脑钠肽(BN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当左心房心衰时,心室壁受到的牵张力增加,会导致BNP和NT-proBNP分泌增加,其水平升高与左心房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一般来说,BNP>35pg/ml,NT-proBNP>125pg/ml在成人中提示可能存在心衰,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减少体力活动,减轻心脏负荷;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日钠盐摄入应小于3g,以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担。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药物,如利尿剂可以减轻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常用的利尿剂有呋塞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以改善心室重构,如卡托普利、缬沙坦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可以改善心肌重构,提高患者的长期预后,但需要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逐渐加量使用。
器械治疗:对于严重的左心房心衰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设备,以改善心脏的收缩不同步,提高心输出量;对于终末期左心房心衰患者,心脏移植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但受到供体等多种因素限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多器官功能衰退,在治疗左心房心衰时,要更加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例如,老年人对利尿剂的敏感性可能增加,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在使用利尿剂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使用治疗左心房心衰的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儿童:儿童左心房心衰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儿童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根据体重等进行精确计算,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治疗左心房心衰的药物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左心房心衰时,治疗需要更加谨慎。一些治疗左心房心衰的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ACEI类药物在妊娠期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等,所以需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权衡母亲和胎儿的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