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按发病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全心衰竭,按发病进程分为急性和慢性心衰。其诊断需结合症状(左心衰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等,右心衰有消化道症状、水肿等)、体征(左心衰有肺部湿性啰音等,右心衰有心脏体征等)及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脑钠肽等,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等)综合判断,不同人群心衰表现可能有差异。
一、心衰的分类
(一)按发病部位分类
1.左心衰竭:主要是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所致,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主动脉瓣病变等患者。
2.右心衰竭:单纯的右心衰竭较少见,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3.全心衰竭:左心衰竭继发右心衰竭而致全心衰竭,当右心衰竭出现后,左心衰竭肺淤血的临床表现可有所减轻。
(二)按发病进程分类
1.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
2.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
二、心衰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表现
1.左心衰竭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主要的症状,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肺淤血。端坐呼吸是肺淤血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不能平卧,因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且横膈上抬,呼吸更为困难,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时方可使呼吸困难缓解。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多在夜间入睡后突然憋醒,被迫坐起,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又称心源性哮喘。
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偶可见痰中带血丝。长期慢性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循环和支气管血液循环之间形成侧支,在支气管黏膜下形成扩张的血管,此种血管一旦破裂可引起大咯血。
2.右心衰竭
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是右心衰竭最常见的症状。
呼吸困难:单纯右心衰竭时呼吸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体循环淤血所致,继发于左心衰竭的全心衰竭呼吸困难已很明显。
水肿:体静脉压力升高使软组织出现水肿,表现为始于身体低垂部位的对称性可压陷性水肿,最早出现于踝内侧,傍晚加重,晨起缓解。严重右心衰竭可出现全身水肿,并可伴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胸腔积液以双侧多见,若为单侧则以右侧更为多见,可能与右膈下肝淤血有关。
颈静脉征: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是右心衰竭的主要体征,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则更具特征性。
肝脏肿大:肝脏因淤血肿大常伴压痛,持续慢性右心衰竭可致心源性肝硬化,晚期可出现黄疸、肝功能受损及大量腹腔积液。
(二)体征检查
1.左心衰竭
肺部湿性啰音:由于肺毛细血管压增高,液体可渗出到肺泡而出现湿性啰音,可从局限于肺底部直至全肺。病情较轻的患者仅出现双肺底湿性啰音,而严重者可出现满肺湿性啰音并伴有哮鸣音。
心脏体征:除基础心脏病的固有体征外,一般均有心脏扩大(单纯右心衰竭者除外),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
2.右心衰竭
心脏体征:右心室显著扩大引起三尖瓣关闭不全,在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其他体征:可有发绀、静脉充盈、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等。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脑钠肽(BN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诊断心力衰竭较敏感的指标。在心力衰竭时,心室壁张力增加,BNP和NT-proBNP分泌增加,其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一般来说,BNP<100pg/mL可排除心力衰竭,BNP>400pg/mL支持心力衰竭的诊断。NT-proBNP的半衰期较长,稳定性较好,其诊断价值与BNP相似,NT-proBNP<125pg/mL可排除心力衰竭,>500pg/mL支持心力衰竭的诊断。
其他: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如有无贫血、肝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心衰的发生、发展及治疗。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左心衰竭时可见肺淤血的表现,如肺门阴影增大模糊,肺纹理增多,KerleyB线是在肺野外侧清晰可见的水平线状影,是肺小叶间隔内积液的表现,是慢性肺淤血的特征性表现。急性肺水肿时可见肺门呈蝴蝶状,肺野可见大片融合的阴影。右心衰竭时可见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者还可有肺动脉段突出及肺纹理增多等表现。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力衰竭最常用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测定心脏的收缩功能,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LVEF>50%,LVEF≤40%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还可测定心脏的舒张功能,通过二尖瓣血流频谱等指标评估心室的舒张功能。此外,超声心动图还能发现心脏结构的异常,如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心衰的病因。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估有较高的价值,可准确测量心室容积、LVEF等,还能检测心肌活性,对于鉴别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等有重要意义。
在诊断心衰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和体征时应高度怀疑心衰,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中,心衰的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老年人的心衰症状可能不典型,常以乏力、呼吸困难不明显等为主要表现;女性心衰的发生可能与一些特殊生理状态如妊娠、绝经等有关;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较高等,在诊断过程中均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