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平时应注意的事项包括休息与活动、饮食管理、病情监测、预防感染等。

1.休息与活动
心肌炎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一般需休息3-4周,严重者可能需要休息3-6个月甚至更久。这是因为休息可以减少心脏负荷,有利于心肌炎症的消退。卧床期间可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如翻身、屈伸四肢等,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但应避免大幅度的肢体运动。
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一般来说,可从床边活动开始,如坐在床边、在床边站立等,每次活动时间可逐渐延长,以不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为宜。然后逐渐过渡到室内行走、室外短距离散步等。青少年患者在恢复期可能更渴望参与体育活动,家长和医生需共同监督,确保活动量逐渐增加且在安全范围内。
2.饮食管理
应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橙子等)、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
控制盐的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低于5克,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如咸菜、腌肉等,高盐饮食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辛辣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间接影响心脏功能;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心脏负担;咖啡和浓茶中的咖啡因等成分可能会导致心率加快,加重心脏的不适。
3.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是否有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加重或新的不适表现,应及时就医。
关注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可通过触摸脉搏来初步判断。正常成人脉搏频率为60-100次/分钟,节律规则。如果发现脉搏过快(超过100次/分钟)、过慢(低于60次/分钟)或节律不齐,应及时记录并就医。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复查项目通常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心电图可以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心肌酶谱能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心脏超声可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预防感染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冬季的商场、公共交通工具等。流感高发季节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引发的呼吸道感染,进而加重心肌炎病情。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可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