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是由致病因素刺激胸膜引发的炎症,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临床表现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及相应伴随症状,诊断依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支持,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谨慎用药、老年人需综合评估、妊娠期女性要权衡对胎儿影响。
一、定义
胸膜炎是由致病因素(多为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引发的胸膜炎症,又称“肋膜炎”,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及胸廓内壁的膜状结构,炎症可导致胸膜摩擦、渗出等病理改变。
二、病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细菌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发结核性胸膜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累及胸膜也可致病。2.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可通过血行播散等途径影响胸膜。3.真菌感染:相对少见,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
(二)非感染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胸膜可导致炎症。2.恶性肿瘤:胸膜间皮瘤、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可引发胸膜炎性改变。3.其他:胸部外伤、药物不良反应等也可能诱发胸膜炎。
三、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胸痛:多为尖锐刺痛,呼吸或咳嗽时加重,疼痛部位与胸膜炎症累及范围相关。2.咳嗽:可为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3.呼吸困难:积液较多时可出现气短、胸闷,严重时影响呼吸功能。
(二)伴随症状
感染性胸膜炎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胸膜炎可伴随原发病的相应表现,如红斑狼疮患者可能有面部红斑等。
四、诊断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量较少时的肋膈角变钝,积液量较多时可见大片致密影。2.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情况,有助于发现微小病灶。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感染性胸膜炎时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2.胸水检查:通过胸腔穿刺获取胸水,进行常规、生化、病原学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胸膜炎的性质,如结核性胸膜炎胸水多为渗出液,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等。
五、治疗
(一)针对病因治疗
1.感染性胸膜炎:细菌感染引起者需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抗生素,如结核性胸膜炎需进行规范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循专业诊疗方案);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可对症处理。2.非感染性胸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者需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原发病;恶性肿瘤相关者根据病情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二)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胸痛明显者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物;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考虑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等缓解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胸膜炎需格外谨慎用药,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病情需要用药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剂量标准,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等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体温等变化,因儿童免疫系统及生理机能尚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迅速。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胸膜炎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病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选择对机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患胸膜炎时,治疗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用药需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必要时可能需延迟某些治疗措施以保障胎儿安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