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症,其有良性和恶性原因。良性原因包括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感染)和其他良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原因有淋巴瘤、转移性癌。可通过临床表现(良性质地软、活动度好等,恶性质地硬、活动度差等)和辅助检查(超声、淋巴结活检)区分良恶性,不同人群出现淋巴结肿大需注意相应情况,发现后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良性原因导致的淋巴结肿大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当身体受到细菌侵袭时,比如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牙龈炎等,相应区域引流的淋巴结会出现肿大。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为例,患者咽部会有明显的红肿疼痛,颈部颌下的淋巴结会肿大、触痛,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后,淋巴结内的免疫细胞被激活,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这种情况通过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后淋巴结多可逐渐缩小恢复。
病毒感染:像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会出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全身多处淋巴结可肿大,以颈部淋巴结最为常见,一般病程具有自限性,经过休息、对症支持治疗后多数可恢复,淋巴结也会逐渐消退。
其他良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除了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表现外,也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这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攻击自身组织的同时累及淋巴结导致的肿大,需要根据病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来控制病情发展,从而使淋巴结肿大情况改善。
二、恶性原因导致的淋巴结肿大-癌症相关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例如霍奇金淋巴瘤常表现为颈部、锁骨上淋巴结无痛性肿大,通过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然后根据具体的病理类型、分期等制定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转移性癌:其他部位的癌症转移至淋巴结也会导致淋巴结肿大,比如乳腺癌可转移至腋窝淋巴结,肺癌可转移至纵隔淋巴结等。以乳腺癌为例,当乳腺癌细胞侵犯淋巴管后,会转移到腋窝淋巴结,通过淋巴结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可以发现癌细胞,进而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发病灶,然后采取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三、如何区分淋巴结肿大是良性还是恶性
临床表现
良性淋巴结肿大:一般质地相对较软,活动度较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肿大速度相对较慢,多伴有局部感染等相应部位的炎症表现,全身症状相对较轻。
恶性淋巴结肿大:通常质地较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肿大速度较快,可能没有明显的局部炎症表现,还可能伴有全身消耗症状如消瘦、乏力等。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等。良性淋巴结超声表现多为皮质厚度均匀,门结构清晰;恶性淋巴结超声常表现为淋巴结纵横比大于1、皮质增厚不均匀、门结构消失等。
淋巴结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或切除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能够明确淋巴结内是否有癌细胞或异常的细胞增殖等情况,从而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性质。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面对淋巴结肿大时需要注意:儿童出现淋巴结肿大,要考虑是否有病毒感染等情况,比如EB病毒感染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女性如果发现乳腺相关区域淋巴结肿大,要警惕乳腺癌转移的可能;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需排查肺癌转移;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要考虑疾病活动累及淋巴结的可能。总之,当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就医,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明确病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