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情有轻有重,轻度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经治多可痊愈;重度有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等,可累及多系统并致并发症。其严重程度受年龄、病原体、自身状况等因素影响,发现后需及时就医,轻度可门诊治疗,重度多需住院综合治疗,早期诊治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一、病情轻重的区分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情有轻有重。轻度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等,体温多为38-39℃左右,咳嗽为刺激性干咳,气促相对较轻,一般呼吸频率轻度增快,肺部可闻及散在的中、细湿啰音,经过及时治疗,多数在1-2周内可痊愈,对患儿整体健康状况影响相对较小。而重度的小儿支气管肺炎则较为严重,患儿可出现持续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且持续不退,呼吸急促明显,呼吸频率可超过50次/分钟,可伴有呼吸困难,表现为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口唇发绀等,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拒食等全身症状,肺部可闻及较多的中、细湿啰音,甚至可累及多个系统,如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钟,心率突然>180次/分钟,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等)、呼吸衰竭(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等)、中毒性脑病(出现烦躁、嗜睡、惊厥、昏迷等)等并发症,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二、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
年龄因素: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2岁的小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呼吸道解剖结构特点等原因,更容易发生重症支气管肺炎。例如,婴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黏液腺分泌不足而较干燥,纤毛运动较差,不能很好地清除微生物,所以感染后更容易导致气道梗阻等严重情况。而年长儿相对来说免疫系统及呼吸道功能发育较完善,病情相对婴幼儿可能较轻,但也不是绝对的,若感染的病原体毒力强等,也可能出现较重病情。
病原体因素: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情轻重不同。例如,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病情往往较重,容易出现肺脓肿、脓胸、脓气胸等并发症;而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对有差异,部分患儿经积极治疗可好转,但也有部分可能发展为重症;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在婴幼儿中易导致喘息等较严重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等。
患儿自身状况:如果患儿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病等,发生支气管肺炎时病情往往更重,且恢复相对困难。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心肺功能本身就较差,发生肺炎时,心脏负担加重,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营养不良的患儿,由于身体抵抗力低下,感染后病情容易加重,且感染不易控制。
三、发现小儿支气管肺炎后的应对措施
一旦怀疑小儿患有支气管肺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或CT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轻度的支气管肺炎,一般可在门诊治疗,主要是给予抗感染(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止咳、化痰、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而对于重度的支气管肺炎,往往需要住院治疗,进行密切的生命体征监测,如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给予吸氧、静脉抗感染治疗、呼吸支持(如严重呼吸衰竭时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等综合治疗措施。
总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