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有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表现,体征检查有压痛、肌肉紧张等,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辅助排除其他疾病,MRI可显示软组织情况,病史询问涉及职业、外伤、生活方式等因素与腰肌劳损相关。
一、症状表现
1.腰部疼痛
多为隐痛、胀痛或酸痛,可反复发作。疼痛程度一般不是非常剧烈,但会影响日常活动。例如,久坐、久站或劳累后疼痛可能加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但容易反复。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腰肌劳损引起的腰部疼痛表现可能相似,但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疼痛可能更易被忽视或持续时间更长。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弯腰工作、久坐等)的人群,腰部疼痛更常见,且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因素密切相关。
2.腰部活动受限
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弯等活动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比如在弯腰捡东西时可能会感觉困难,转身时也可能出现不灵活的情况。青少年如果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坐姿等生活方式,也可能出现腰部活动受限,而女性在怀孕后期由于身体重心改变等因素,也可能因腰肌劳损出现腰部活动受限。
二、体征检查
1.压痛
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可在腰部的骶棘肌处、腰椎横突等部位找到固定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通常比较局限,按压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但一般没有下肢放射痛等神经根受压的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压痛点的位置可能有一定差异,老年人的压痛点可能因肌肉退变等因素分布有所不同。对于有腰部外伤史或长期劳损史的人群,压痛点的检查更具意义。
2.肌肉紧张
腰部的肌肉可能会出现紧张、痉挛的情况,用手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较硬。例如,骶棘肌可能会比正常情况下更紧张。青少年如果长期姿势不良,容易导致腰部肌肉紧张,而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出现腰部肌肉紧张的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一般情况下,X线检查可能没有明显的特异性改变,如骨骼、关节等结构通常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可以用于排除其他腰部疾病,如腰椎骨折、腰椎结核等。对于老年人,X线检查可以观察腰椎的退变情况,如是否有骨质增生等,但对于腰肌劳损的诊断主要是辅助排除其他疾病。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腰部肌肉、椎间盘等软组织的情况。在腰肌劳损时,可能会发现腰部肌肉有水肿等轻微改变,但相比其他器质性病变,其改变相对不典型。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或需要与其他腰部疾病相鉴别的情况,MRI检查有一定的价值。例如,当怀疑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时,MRI检查可以同时排除或辅助诊断,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MRI表现差异主要与个体的生理结构和退变程度有关。
四、病史询问
1.职业因素
长期从事需要弯腰、久坐、久站等工作的人群,如木工、厨师、办公室职员等,患腰肌劳损的风险较高。不同职业的人群接触劳损因素的方式不同,例如木工长期弯腰操作工具,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办公室职员长期久坐,腰部肌肉缺乏活动,都容易导致腰肌劳损。
2.外伤史
既往有腰部急性外伤史,如腰部扭伤等,如果没有得到规范治疗或恢复不完全,可能会发展为腰肌劳损。老年人由于骨骼、肌肉等组织退变,即使是轻微的外伤也可能增加腰肌劳损的发生风险。女性在产后如果腰部恢复不佳,也可能与既往的腰部相关情况有关。
3.生活方式
长期睡眠姿势不良、缺乏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也与腰肌劳损的发生相关。例如,长期睡软床垫,会使腰部肌肉无法得到良好的支撑,容易出现劳损;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腰部肌肉力量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腰肌劳损。青少年如果平时不注意体育锻炼,也可能因腰部肌肉力量不足而患上腰肌劳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