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存在伤到神经的可能,与解剖位置、手术操作等因素相关,术前详细评估、规范手术操作可降低风险,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女性特殊时期)拔牙有各自注意事项,如儿童防恒牙胚损伤,老年人考虑全身状况,女性特殊时期谨慎拔牙。
一、可能伤到神经的情况
1.解剖位置因素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时较易涉及下牙槽神经。下牙槽神经是下颌神经的分支,下牙槽神经从下颌孔进入下颌骨,下颌阻生智齿的生长位置如果靠近下牙槽神经,在拔除过程中,如去骨过多、牙挺使用不当等操作,就有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例如,近中阻生的智齿,其牙冠可能会覆盖在下牙槽神经上方,在拔除时对神经造成牵拉或直接损伤。
上颌中切牙腭侧有时有腭前神经分布,上颌侧切牙、尖牙等拔除时,如果操作不规范,也存在损伤腭前神经的风险,但相对下颌阻生智齿损伤神经的情况发生率较低。
2.手术操作因素
在拔牙过程中,使用牙挺的力量不当、牙钳夹持牙的位置不正确等都可能导致神经损伤。比如,使用牙挺时用力方向错误,可能会将牙挺的力量传导至附近神经,造成神经损伤;牙钳夹持牙的位置过高或过低,在摇动或牵引牙齿的过程中,也可能牵拉到周围神经。
二、降低神经损伤风险的措施
1.术前详细评估
对于下颌阻生智齿,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口腔CBCT检查,通过CBCT可以清晰地看到智齿与下牙槽神经的位置关系,评估拔牙的难度和风险。例如,如果CBCT显示智齿与下牙槽神经关系密切,呈近髓或包裹神经的情况,医生会在术前充分评估,并制定更谨慎的拔牙方案。
对于上颌牙齿的拔除,也需要通过口腔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曲面体层片等)来了解牙齿周围的神经分布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位置特殊的牙齿,如腭侧有重要神经分布的牙齿。
2.规范手术操作
拔牙医生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在拔牙过程中轻柔操作。对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去骨要适量,避免过度去骨损伤神经;使用牙挺时要选择合适的支点,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包括神经的牵拉和损伤;牙钳夹持牙齿要准确,摇动牙齿时力量要适中,牵引牙齿时要顺着牙齿的长轴方向等。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拔牙时,由于其解剖结构相对特殊,乳牙牙根的吸收情况以及恒牙胚的位置等都需要特别关注。儿童乳牙拔除时,要避免损伤继承恒牙的牙胚,因为恒牙胚周围可能有神经等组织分布。例如,在拔除乳磨牙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性,通过合适的器械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减少对周围神经等组织的影响。同时,儿童在拔牙后要注意口腔护理,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因为儿童的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需要更精心的照顾。
2.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存在牙周组织萎缩、骨质增生等情况,这会增加拔牙时神经损伤的难度和风险。老年人拔牙前要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全身健康评估,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拔牙后的恢复,同时在拔牙操作中要更加谨慎,避免神经损伤。例如,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血糖要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同时在拔牙时要注意操作的精细,减少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3.女性特殊时期
女性在月经期拔牙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增加,同时神经的敏感性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在月经期拔牙,神经损伤的风险相对可能会有一定变化,医生在评估时需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女性在妊娠期拔牙也需要谨慎,因为妊娠期拔牙可能会引起宫缩等情况,影响胎儿,同时在拔牙过程中要避免对神经造成损伤,因为妊娠期女性的身体处于特殊状态,任何操作都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