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呼吸衰竭可致呼吸频率异常(成人静息12-20次/分钟,儿童不同年龄正常范围不同,超或低于为异常)、呼吸节律异常(如潮式呼吸、间停呼吸,因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呼吸困难(吸气性有“三凹征”,呼气性呼气费力、时间长,不同年龄表现有别),还伴发绀(气体交换障碍致氧分压低、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精神神经症状(脑缺氧致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
一、呼吸频率异常
中枢性呼吸衰竭时呼吸频率可能出现变化,比如呼吸频率增快或减慢。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若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钟属于增快,低于12次/分钟则为减慢。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对呼吸中枢的调控出现紊乱,影响了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对于儿童来说,不同年龄段呼吸频率不同,婴儿呼吸频率通常在30-40次/分钟,幼儿25-30次/分钟,学龄前期儿童20-25次/分钟,学龄期儿童18-20次/分钟,中枢性呼吸衰竭时儿童呼吸频率也会偏离正常范围,增快或减慢,这与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受中枢调控紊乱影响有关。
二、呼吸节律异常
1.潮式呼吸
表现为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周而复始。其发生机制是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只有当缺氧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恢复和加强,当积聚的二氧化碳呼出后,呼吸中枢又失去有效的刺激,呼吸再次减弱进而暂停。例如一些脑部病变患者可能出现潮式呼吸,这与脑部病变影响了呼吸中枢的正常功能有关。在儿童中,如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出现潮式呼吸,因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相对脆弱,感染等因素更易干扰呼吸中枢调控。
2.间停呼吸
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其发生机制与潮式呼吸类似,是呼吸中枢兴奋性进一步降低的表现。同样可见于脑部病变患者,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本身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所减退,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时更易出现呼吸节律异常,而儿童若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情况,也可能出现间停呼吸。
三、呼吸困难表现
1.吸气性呼吸困难
主要表现为吸气显著费力,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这是因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影响了呼吸中枢对吸气肌的调控,导致吸气肌收缩无力或不协调。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胸廓等结构特点,“三凹征”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儿童胸廓相对较软,吸气时胸廓变形更易出现凹陷表现。
2.呼气性呼吸困难
表现为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中枢性呼吸衰竭时,呼吸中枢对呼气肌的调控异常,导致呼气过程受阻。老年人由于肺部弹性减退等因素,在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时,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能更易发生,而儿童若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影响到呼气肌的神经调控,也会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相关表现。
四、其他伴随症状
1.发绀
由于中枢性呼吸衰竭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血液中氧分压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增加,从而出现口唇、甲床等部位发绀。不同年龄人群发绀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皮肤较薄,发绀表现可能更明显,老年人由于皮肤色素等因素,发绀可能相对不典型,但本质都是血液中氧合不足的表现。
2.精神神经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情况。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受累,呼吸衰竭导致脑缺氧,影响大脑功能。对于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脑缺氧更易导致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如惊厥等;老年人本身脑功能有一定退化,中枢性呼吸衰竭时脑缺氧更易引起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如嗜睡、昏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