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疫苗接种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段人群,接种程序有剂次和途径要求,接种前要评估健康状况并准备物品,接种后要观察局部、全身情况及注意日常事项,不同年龄人群接种有各自特点。
一、接种对象
1.常规接种人群
12月龄-24月龄的儿童是水痘疫苗的常规接种起始年龄。对于健康的儿童,在这个阶段接种可以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
对于未接种过水痘疫苗且未患过水痘的2-12岁儿童,也可以接种水痘疫苗来获得免疫保护。
13岁及以上未接种过水痘疫苗且未患过水痘的人群,如果有接种需求也可以接种。
2.特殊人群
免疫功能正常但未接种过水痘疫苗且未患过水痘的成年人,如果有接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风险,例如医护人员等,也可以考虑接种水痘疫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患有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接种水痘疫苗需要谨慎评估,因为他们接种后的免疫应答可能不佳,但如果有明确的接种指征,在充分告知风险收益后可以考虑接种。
二、接种程序
1.接种剂次
水痘疫苗一般接种2剂次。对于常规接种人群,第1剂次通常在12月龄-18月龄接种,第2剂次在4周岁-6周岁接种。
对于13岁及以上的人群,如果是首次接种水痘疫苗,一般也是接种2剂次,两剂次之间间隔至少3个月。
2.接种途径
水痘疫苗的接种途径为皮下注射。一般选择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进行皮下注射。
三、接种前准备
1.健康状况评估
在接种水痘疫苗前,要详细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如果受种者有发热、急性感染性疾病等情况,应暂缓接种,待康复后再考虑接种。例如,受种者如果正在患有感冒,伴有发热症状,此时接种水痘疫苗可能会加重身体的不适,或者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还要询问是否有过敏史,尤其是对疫苗成分过敏的情况。如果对疫苗中的某种成分,如明胶等过敏,则不能接种水痘疫苗。
2.物品准备
准备好消毒用品,如碘伏等,用于接种部位的消毒。同时准备好接种所需的一次性注射器等接种器具。
四、接种后注意事项
1.局部观察
接种后要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左右,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红肿、疼痛等,一般在1-2天内会自行缓解。如果局部红肿、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及时就医。
2.全身观察
要注意观察受种者的全身情况,是否有发热、皮疹等表现。少数人接种水痘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低热,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适当休息、多喝水即可。如果出现高热或者其他严重的全身不适症状,如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
3.日常注意
接种后要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接种部位,以防感染。在接种后的一段时间内,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方面没有特殊的严格禁忌,但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可能加重身体不适的食物。
五、不同年龄人群接种特点
1.婴幼儿
婴幼儿接种水痘疫苗时,由于其神经系统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接种后要更加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因为婴幼儿表达不适的能力有限,所以家长要格外留意婴幼儿的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例如,婴幼儿接种后如果出现哭闹不止、体温异常升高等情况,要及时向医生反馈。
2.儿童及成年人
儿童和成年人接种水痘疫苗后,一般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在接种后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按照上述的注意事项进行观察和护理。儿童接种后要避免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因为即使接种了疫苗,在完全产生免疫保护之前仍有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可能。成年人接种后如果是从事一些高风险接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工作,如接触水痘患者等,在接种后仍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