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临床表现有腹痛、黄疸、消瘦等,体征可触及腹部肿块等;实验室检查有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9-9等;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MRI及MRCP等;病理学检查有ERCP、超声内镜等,各有特点及适用情况。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
多数患者有腹痛,疼痛部位多为中上腹或左上腹,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痛等,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尤其在仰卧时加重,前倾坐位或屈膝卧位时可稍缓解。部分患者有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还可能出现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体重在短期内可明显下降。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而年轻患者可能相对更易出现一些非特异性表现,但都需引起重视。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出现上述症状时更应警惕。
2.体征检查
可能触及腹部肿块,多位于上腹部,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肝大,若有胆道梗阻还可能有胆囊增大等体征。
二、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测
CA19-9:是胰腺癌较为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非绝对。血清CA19-9水平升高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在胰腺炎、胆道梗阻等疾病时也可能出现轻度升高。一般来说,CA19-9>370U/ml对胰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提示价值,但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其正常参考值范围可能有一定差异,而对于有胆道疾病史的患者,需注意与胆道疾病导致的CA19-9升高相鉴别。
CA125: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清CA125可升高,但其特异性不如CA19-9。
癌胚抗原(CEA):部分胰腺癌患者CEA可升高,但特异性不高。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作为胰腺癌筛查的初步检查方法。能发现胰腺部位的肿块,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等情况,还可了解胆道系统有无扩张等。但对于小胰腺癌或胰腺深部的肿瘤,超声检查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受胃肠道气体等因素影响较大。不同年龄人群的超声表现可能与胰腺的生理结构变化有关,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因组织退化等因素影响超声图像的清晰度。
2.CT检查
增强CT: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可清晰显示胰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脏器的关系等。能发现胰腺内直径1cm左右的小肿瘤,还可观察肿瘤有无侵犯血管、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把控,尤其儿童等对辐射更敏感的人群,要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
3.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与CT类似,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对碘对比剂过敏的患者,MRI是更好的选择。它可以多方位成像,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MRCP:主要用于观察胆道和胰管的形态,对于判断胆道梗阻的部位和原因有重要价值,能清晰显示胰胆管扩张的情况,有助于胰腺癌导致的胆道梗阻的诊断。
四、病理学检查
1.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情况,收集胰液进行细胞学检查,还可在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活检,从而明确病理诊断。但该检查是有创性的,可能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如胰腺炎、胆道感染等。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选择。
2.超声内镜(EUS)
可在超声引导下对胰腺病变进行穿刺活检,获取病理组织,其诊断胰腺癌的准确性较高。能更近距离地观察胰腺组织,对小肿瘤的诊断有优势。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EUS活检相对更精准,可减少不必要的创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