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结肠手术可能引发多种后遗症,包括感染相关的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肠道相关的吻合口狭窄、便秘复发、腹泻;泌尿系统的排尿异常;生长发育方面的营养吸收障碍、身高体重落后;以及心理方面患儿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等问题,需多方面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一、感染相关后遗症
切口感染:手术切口部位可能发生感染,尤其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儿童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较高。表现为切口局部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等。这与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无菌要求执行情况、患者术后切口护理等因素相关。对于婴幼儿,皮肤娇嫩,术后切口护理不当易增加感染几率,需加强切口的清洁、换药等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切口情况。
腹腔感染:可能出现腹腔内的感染,如腹膜炎等。原因可能是手术中肠道内容物污染腹腔,或者术后肠道吻合口愈合不良等。腹腔感染会引起患者腹痛、发热、腹肌紧张等表现。在儿童巨结肠手术中,由于肠道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发生腹腔感染的风险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术后要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及腹部症状体征。
二、肠道相关后遗症
吻合口狭窄:手术中肠道吻合部位可能出现狭窄情况。这可能与吻合技术、组织愈合反应等有关。患儿可能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变细等表现。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肠道组织修复能力相对有限,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可能性需要临床医生在术后通过定期的排便情况评估等进行监测,必要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干预措施,如扩张等。
便秘复发:虽然进行了巨结肠手术,但仍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便秘复发的情况。其原因可能是肠道神经节细胞未完全根治性切除干净,或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过程中出现紊乱等。不同年龄的患儿,便秘复发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排便间隔延长、排便费力等,需要再次评估肠道情况,查找便秘复发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腹泻:部分患儿术后可能出现腹泻症状。这可能与肠道吸收功能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例如,肠道手术改变了正常的肠道消化吸收环境,导致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从而引起腹泻。对于儿童患者,腹泻可能影响其营养状况,需要关注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肠道菌群调整等干预。
三、泌尿系统相关后遗症
排尿异常:巨结肠手术可能影响到盆腔神经,从而导致患儿排尿异常,如尿潴留、尿频、尿急等。这是因为盆腔神经与排尿功能密切相关,手术操作可能对其造成一定影响。在儿童患者中,需要观察其排尿的频率、量及是否有异常表现,对于出现排尿异常的患儿,需要进行相应的泌尿系统评估,如超声等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
四、生长发育相关影响
营养吸收障碍:由于肠道疾病及手术的影响,患儿可能出现营养吸收障碍,进而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婴幼儿时期,营养吸收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肠道疾病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受损,术后恢复过程中如果营养补充不恰当,会进一步影响患儿的身高、体重增长等。需要根据患儿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身高体重落后:长期的营养吸收障碍以及疾病本身的消耗等因素,可能导致患儿身高、体重落后于同龄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生长发育的指标不同,需要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对于落后的情况,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强营养、治疗相关并发症等,以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五、心理相关影响
患儿心理问题:巨结肠手术对于儿童患者来说是一种创伤性事件,术后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等。这与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手术的创伤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不适等因素相关。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儿童,能够感知到自身身体的变化和疾病的影响,需要医护人员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家长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帮助患儿度过心理适应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