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有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拔牙操作、术后处理步骤,不同人群拔牙有特殊注意事项,儿童拔牙要小心及心理安抚,妊娠期女性要选合适时机且关注全身状况,老年人要评估全身疾病及关注术后恢复。
1.术前评估与准备
年龄因素:儿童拔牙需特别谨慎,要评估乳牙滞留对恒牙萌出的影响等情况。例如乳牙滞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时才考虑拔除。成人拔牙则要考虑全身健康状况,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适当范围(一般收缩压低于180mmHg、舒张压低于100mmHg)才能进行拔牙操作,因为高血压患者拔牙时可能因紧张等因素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口腔检查:医生会通过口腔X光片等检查了解牙齿的位置、牙根形态等情况,比如阻生智齿的牙根形态复杂程度会影响拔牙方式的选择。还会询问患者的病史,有无出血性疾病等,若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等,拔牙可能导致严重出血,需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患者准备:患者需保持口腔清洁,拔牙前通常可以正常进食,但不要吃太油腻或不易咀嚼的食物,避免拔牙时因口腔内食物残渣过多增加感染风险。
2.麻醉
根据拔牙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常见的有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例如简单的松动乳牙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而复杂的阻生智齿拔除常需神经阻滞麻醉来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使患者在拔牙过程中感觉不到疼痛。
3.拔牙操作
分离牙龈:使用牙龈分离器将牙龈与牙颈部分离,这样可以避免拔牙时牙龈撕裂。
挺松牙齿:对于稳固的牙齿,使用牙挺将牙齿挺松,牙挺的支点选择很重要,一般以牙槽嵴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将牙齿挺松。
拔除牙齿:使用牙钳夹紧牙齿,通过旋转、摇动等动作将牙齿拔除。例如拔除上颌前牙时,多采用摇动的方式,向唇舌向反复摇动使其松动后拔除;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时,可能需要先将牙齿分割成若干部分后分别拔除。
4.术后处理
压迫止血:拔牙后医生会放置棉球让患者咬住进行压迫止血,一般压迫30-40分钟左右。对于出血倾向较大的患者,压迫时间可能会适当延长。
咬棉球后的护理:棉球吐出后,患者要注意不要用舌头舔舐伤口,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避免破坏血凝块导致出血或感染。可以吃一些温凉、柔软的食物,如冰淇淋、软面条等。如果拔牙创口较大,医生可能会放置牙周塞治剂,起到保护伤口、防止感染等作用。
不同人群拔牙的特殊注意事项
1.儿童
乳牙拔除:儿童乳牙拔除时要特别小心,因为乳牙牙根可能存在生理性吸收等情况。如果是正常替换的乳牙,松动明显时可在医生操作下拔除,但要避免损伤恒牙胚。如果是因龋齿等问题拔除乳牙,要向家长说明保持间隙的重要性,避免邻牙移位影响恒牙萌出。
心理安抚:儿童可能对拔牙存在恐惧心理,医生和家长要给予充分的心理安抚,通过温和的沟通让儿童配合拔牙操作,例如可以给儿童讲解拔牙的过程很安全等,减轻其紧张情绪。
2.妊娠期女性
拔牙时机选择:妊娠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建议拔牙,因为前3个月拔牙可能引起流产,后3个月拔牙可能导致早产。在妊娠期4-6个月时如果必须拔牙,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且操作要轻柔,术前术后要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全身状况关注:要关注妊娠期女性的全身健康状况,因为妊娠期女性的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拔牙后感染等风险可能相对较高,所以要更加注意术后的护理和感染预防。
3.老年人
全身疾病评估: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拔牙前要严格评估这些疾病的控制情况,糖尿病患者血糖要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低于8.88mmol/L),冠心病患者要确保病情处于相对稳定期,避免在拔牙过程中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术后恢复关注: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密切关注拔牙创口的愈合情况,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如保持口腔卫生、按时复诊等,预防创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