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和缓解腰肌劳损,需从多方面注意,包括保持正确坐姿、站姿、睡眠姿势,正确搬抬重物;适度锻炼并运动前热身;避免寒冷潮湿环境和空调直吹;控制体重;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也有相应注意事项,如老年人选温和运动、孕妇注意休息和适度锻炼、儿童纠正不良姿势习惯等。
一、日常生活姿势与活动方面
1.坐姿:保持正确坐姿,腰部挺直,可在腰部放置靠垫以维持腰椎生理曲度,避免弯腰驼背或久坐,一般建议每隔30-60分钟起身活动一下,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会使腰部肌肉持续紧张,增加腰肌劳损风险,尤其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者,良好坐姿能减轻腰部压力。
2.站姿: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避免单腿长时间承重,长时间站立会让腰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影响腰部肌肉的正常代谢,像教师等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更需注意站姿调整。
3.睡眠姿势:睡眠时选择合适的床垫,以能保持脊柱生理曲度为宜,一般仰卧位时可在膝关节下方垫薄枕,侧卧位时保持脊柱直线,这样能使腰部肌肉在睡眠中得到放松,对于腰肌劳损患者,不合适的床垫可能会加重腰部疼痛,比如过软的床垫会导致脊柱过度弯曲,加重腰部肌肉劳损。
4.搬抬重物:搬抬重物时应屈膝下蹲,用腿部力量抬起重物,避免直接弯腰搬抬,直接弯腰搬抬重物极易导致腰部肌肉拉伤,引发或加重腰肌劳损,例如搬运家具等重物时,正确的搬抬方式能有效保护腰部。
二、运动与锻炼方面
1.适度锻炼:适当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燕飞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腰部损伤,五点支撑法具体是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每次做10-20个,每日可做3-4次;小燕飞是患者俯卧位,双手背后,缓慢抬起头胸和双腿,使身体呈反弓形,每次保持3-5秒,然后缓慢放下,每次做10-15个,每日可做3-4次,适度锻炼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部功能,但过度锻炼会适得其反。
2.运动前热身:进行运动前要充分热身,活动腰部及相关关节,使腰部肌肉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减少运动中腰部受伤的可能性,比如跑步、打球等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腰部转动、屈伸等热身动作。
三、环境与保暖方面
1.避免寒冷潮湿环境: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直接吹冷风或处于潮湿环境中,寒冷潮湿会引起腰部肌肉血管收缩,影响腰部血液循环,加重腰肌劳损症状,尤其是冬季或雨季,要及时增添衣物,保持腰部温暖干燥。
2.空调使用:使用空调时避免腰部直吹空调冷风,可通过调节空调温度和风向,使腰部处于适宜温度环境,长期处于空调冷风直吹环境下,腰部肌肉容易痉挛,加重疼痛。
四、体重管理方面
1.控制体重:对于体重超标的人群,要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因为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腰部负担,加重腰肌劳损,例如体重指数(BMI)超过正常范围(18.5-23.9)的人群,减轻体重后腰部疼痛往往能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合理饮食可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运动则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来消耗多余脂肪。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腰肌劳损时更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方式要更温和,如缓慢散步等,因为老年人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退变,承受能力下降,剧烈运动易加重损伤,散步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腰部肌肉,又不会过度刺激腰部。
2.孕妇:孕妇由于腹部增大,腰部负担加重,容易发生腰肌劳损,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腰部血液循环,减轻腰部压力,同时在孕期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腰部肌肉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缓解腰部负担。
3.儿童:儿童一般较少发生腰肌劳损,但如果有不良姿势习惯也需纠正,比如避免长时间弯腰看书、写字等,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因为儿童骨骼肌肉还在发育阶段,不良姿势可能会影响腰部正常发育,导致未来出现腰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