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在症状表现、病因和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症状表现方面,风寒感冒轻度发热或无发热、明显怕冷、流清涕咳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风热感冒发热明显、怕冷轻、流黄涕咳痰黄稠、舌苔薄黄脉浮数。病因上,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体质偏虚寒者易患;风热感冒常因外感风热之邪,体质偏热、爱吃辛辣者易患。治疗原则上,风寒感冒以辛温解表为主,老年人患之需谨慎;风热感冒以辛凉解表为主,孕妇患之用药需格外谨慎。
一、症状表现差异
(一)风寒感冒
发热情况:一般为轻度发热或无明显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下,这是因为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导致机体阳气被遏,体温调节相对处于较为平和状态,常见于年龄较小、体质较弱人群,因抵抗力相对低下,受风寒后发热反应不剧烈。
怕冷表现:明显怕冷,需加衣被,儿童可能表现为蜷缩身体,因风寒外束,肌表闭塞,阳气不能达于肌表温煦,所以怕冷症状突出,在寒冷环境中会加重不适。
流涕咳痰:流清涕,痰液清稀色白,儿童不会清晰表达时可能表现为鼻塞明显、咳痰量少且质地稀薄,是由于风寒犯肺,肺失宣肃,津液未化热,仍为清稀之象。
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象多浮紧,儿童因脉象触诊相对困难,可通过观察舌苔来辅助判断,薄白苔反映病邪在表且未化热。
(二)风热感冒
发热情况:发热较明显,体温多在38℃以上,甚至更高,这是因为风热之邪侵袭,易化热生火,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各年龄段均可出现,但儿童新陈代谢相对旺盛,更易出现高热情况。
怕冷表现:怕冷症状相对较轻,儿童可能仅表现为轻微怕风,因风热之邪属阳邪,虽有外侵,但机体有一定热象,所以怕冷不如风寒感冒突出。
流涕咳痰:流黄涕,痰液黄稠,儿童可能出现鼻塞伴黄涕、咳嗽咳痰黄稠难咯,是风热犯肺,肺受热灼,津液被熬成痰,所以痰液黄稠。
舌苔脉象:舌苔薄黄,脉象多浮数,儿童舌苔观察更需细致,薄黄苔提示有热邪在表。
二、病因区别
(一)风寒感冒
诱因: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引起,如儿童玩耍后大汗淋漓未及时添衣,老年人夜间睡眠时窗户未关致风寒侵袭等,寒冷季节更易发生,是人体在劳累或机体抵抗力暂时下降时,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侵犯肌表和肺卫。
人群易感性:体质偏虚寒人群更易患风寒感冒,如平素喜食生冷、阳气不足的儿童及老年人,此类人群卫外功能相对较弱,风寒之邪易侵袭发病。
(二)风热感冒
诱因:常因外感风热之邪,如夏季炎热时吹风,或室内温度过高与外界温差大,人体腠理开泄,风热之邪乘虚而入,儿童在夏季户外活动多,若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易受风热之邪侵袭,成年人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也易引发。
人群易感性:平素体质偏热、爱吃辛辣食物人群易患风热感冒,此类人群体内有一定热象,外感风热之邪后易引发体内热势加重,儿童中平素喜食油炸、辛辣零食者也相对更易患风热感冒。
三、治疗原则差异
(一)风寒感冒
治疗思路:以辛温解表为主,通过发散风寒,使肌表得汗,病邪外解。对于儿童,应注重保暖,避免再次受寒,可采用适当增加衣物、营造温暖环境等非药物干预,如年龄较小儿童可通过多喝温水、使用温热的毛巾敷鼻等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老年人患风寒感冒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因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若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咳嗽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且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过于辛温燥烈药物加重阴液耗伤。
(二)风热感冒
治疗思路:以辛凉解表为主,通过疏散风热,使热邪外散。儿童风热感冒时,可适当让其多休息,保持室内通风,饮食宜清淡,可食用一些具有清热作用的食物,如雪梨汤等,但需注意食物温度适宜,避免过凉刺激胃肠道,对于发热较高儿童,要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防止发生高热惊厥等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孕妇患风热感冒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辛凉解表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如通过多饮水、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为主,必要时选用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