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侧副韧带损伤常见,由膝关节外翻或内翻暴力致,运动爱好者等易患,有疼痛、肿胀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可保守或手术治疗,还可通过运动前热身、正确姿势、加强肌肉锻炼预防。
膝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
疼痛:损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受伤当时疼痛较为剧烈,且在活动膝关节时疼痛会加重。例如,患者行走、屈伸膝关节时都会感觉到疼痛加剧。
肿胀:损伤局部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韧带损伤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等原因导致。一般受伤后数小时内即可出现肿胀,肿胀程度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压痛:在侧副韧带附着部位有明显压痛,通过按压可以准确找到疼痛的位置,这有助于医生判断损伤的部位。
膝关节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韧带损伤导致的结构异常,患者膝关节的活动会受到限制,不能正常地屈伸、内翻或外翻膝关节,比如难以完全伸直或弯曲膝关节。
膝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侧方应力试验:医生会将患者膝关节置于适当位置,对膝关节施加内翻或外翻应力,观察膝关节的稳定性。如果出现异常的侧方活动,提示侧副韧带损伤。例如,内翻应力试验时,若内侧副韧带损伤,会出现过度的内翻活动。
抽屉试验:主要用于判断交叉韧带是否损伤,但也可以辅助判断侧副韧带损伤相关的膝关节稳定性情况。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膝关节是否有骨折等情况,同时在应力位X线片下,可以观察侧副韧带损伤导致的膝关节间隙变化。如果侧副韧带损伤,应力位X线片上会显示膝关节间隙增宽。
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清晰地显示侧副韧带的损伤情况,包括韧带是否撕裂、撕裂的程度等,是诊断膝盖侧副韧带损伤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膝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
保守治疗
休息制动:损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使膝关节得到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可以使用膝关节支具或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6周,具体时间根据损伤程度而定。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还在发育,固定时要更加关注血液循环和肢体末端情况,避免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物理治疗:在损伤早期可以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在损伤恢复期可以进行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对于儿童患者,物理治疗时要注意能量的控制,避免对儿童皮肤和组织造成过度损伤。
康复训练:在固定期间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防止肌肉萎缩。拆除固定后逐渐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训练、肌力训练等。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需要在家长和专业康复人员的密切监督下进行,确保训练安全有效。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如果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或者伴有膝关节其他结构的损伤,如交叉韧带损伤等,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手术主要是对损伤的侧副韧带进行修复或重建。例如,可以采用缝合修复断裂的韧带,或者使用自体肌腱等进行韧带重建。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安全。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材料。
膝盖侧副韧带损伤的预防
运动前准备: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包括慢跑、关节活动操等,使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得到充分预热,提高柔韧性和稳定性。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热身活动的强度和方式要有所区别,儿童热身活动要更加温和,避免过度剧烈。
正确运动姿势:运动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膝关节受到异常的外翻或内翻应力。比如在进行球类运动时,要注意脚步的移动和身体的平衡,防止突然的扭转动作。对于运动员等特殊人群,要进行专业的运动姿势培训,确保在运动中正确使用膝关节。
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锻炼:通过锻炼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膝关节周围肌肉,可以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侧副韧带损伤的风险。可以进行深蹲、靠墙静蹲、直腿抬高训练等。不同年龄人群锻炼的强度和频率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儿童锻炼要避免过度疲劳,以适当强度的锻炼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