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呕吐腹泻常见原因有感染因素(病毒如轮状、诺如病毒,细菌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喂养不当、食物过敏、腹部着凉及肠道外感染等);临床表现有频繁呕吐、多样腹泻及可能的脱水症状;家庭护理需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腹部护理;出现严重症状(如脱水严重、大量脓血便伴高热)或持续不缓解时需及时就医。
一、常见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呕吐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儿感染轮状病毒后,病毒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复制,导致微绒毛受损,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引起呕吐、腹泻,大便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
诺如病毒也可引起宝宝呕吐腹泻,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后潜伏期短,起病急,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等,大便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2.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感染可导致宝宝出现呕吐腹泻,患儿可能有不洁饮食史,除了呕吐、腹泻外,大便可能伴有黏液、脓血等。
沙门菌感染也是常见原因之一,宝宝食用了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后发病,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大便可为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
(二)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如果宝宝喂养量过多、过快,或者突然改变食物种类,都可能引起呕吐腹泻。例如,给宝宝一次性添加过多新的辅食,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未适应,就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呕吐腹泻。
食物过敏:部分宝宝可能对牛奶、鸡蛋、海鲜等食物过敏,进食后可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同时可能伴有皮疹、瘙痒等过敏表现。
2.腹部着凉:宝宝腹部保暖不当,受到寒冷刺激后,胃肠道蠕动加快,也会出现呕吐腹泻的情况,一般体温多无明显异常,主要是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
3.其他:宝宝患有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也可能引起呕吐腹泻,这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的毒素作用,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
二、临床表现
(一)呕吐
宝宝呕吐可表现为频繁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喷射性呕吐。如果是感染性原因引起,可能同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如果是饮食因素引起,一般体温多正常。
(二)腹泻
腹泻次数可多可少,大便性状多样,如为轮状病毒感染,大便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大便可能有黏液、脓血等;饮食因素引起的腹泻,大便性状根据具体情况而异,可能为稀便等。同时,腹泻可能导致宝宝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严重脱水时还可能出现眼窝凹陷、囟门凹陷等表现。
三、家庭护理与应对
(一)饮食调整
对于呕吐腹泻的宝宝,要适当调整饮食。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母乳喂养,但喂养次数可适当减少,喂养量适当控制;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以减轻肠道负担。
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应暂停新的辅食添加,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二)补充水分
由于呕吐腹泻容易导致宝宝脱水,要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可以少量多次给宝宝喂服口服补液盐,以预防和纠正脱水。如果宝宝脱水症状较明显,如出现精神差、尿量极少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静脉补液。
(三)腹部护理
注意宝宝腹部保暖,可以给宝宝适当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宝宝皮肤,以缓解因腹部着凉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
四、何时需就医
(一)出现严重症状
宝宝呕吐腹泻频繁,影响进食,导致尿量明显减少(如婴儿8小时无尿)、精神极度萎靡、哭闹无泪等,提示脱水严重,需立即就医。
大便中出现大量脓血,同时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9℃)不退,可能提示细菌感染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二)持续不缓解
宝宝呕吐腹泻症状持续超过2-3天仍无明显改善,或者病情有加重趋势,如腹泻次数增多、呕吐频繁等,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宝宝出现呕吐腹泻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表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若情况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