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由病毒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干咳等,血常规白细胞等情况不同,影像学表现多样,以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多数预后较好但特殊人群预后差;细菌性肺炎由细菌感染导致,起病急、高热、咳痰,血常规白细胞等有相应变化,影像学多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影,用敏感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多数预后好但不及时治有严重并发症。
一、病因方面
病毒性肺炎: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毒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病毒类型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流感季节成人感染流感病毒相对多见。病毒通常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接触口鼻等黏膜侵入人体。
细菌性肺炎:由细菌感染导致,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各年龄人群均可能感染,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者等易患。细菌可通过吸入含菌飞沫、血行传播等途径进入肺部引发感染。
二、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表现
病毒性肺炎:起病可急可缓,初期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等,随后出现咳嗽,多为干咳,部分伴有发热,体温可呈中低热,也有部分患者体温较高,全身症状相对细菌性肺炎稍轻,但也可能因病毒不同而有差异,如流感病毒感染常伴有明显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儿童感染病毒性肺炎时,可能因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咳嗽、喘息等症状相对更突出。
细菌性肺炎:起病较急,常突发高热,体温多在39℃左右,可伴有寒战,咳嗽较明显,咳痰是重要特点,痰液可为脓性,如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可咳铁锈色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痰液可为脓血痰等,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可有明显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表现。儿童患细菌性肺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关注。
体征表现
病毒性肺炎:肺部体征早期可无明显异常,病情进展后可闻及散在湿啰音,若为重症病毒性肺炎,可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表现。
细菌性肺炎:肺部可闻及固定的湿啰音,严重时可有实变体征,如语颤增强、叩诊浊音、支气管呼吸音等。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血常规
病毒性肺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相对升高。
细菌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多增高,可有核左移现象。
病原学检查
病毒性肺炎: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抗原检测等方法明确病毒类型,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等。
细菌性肺炎:可通过痰涂片革兰染色、痰培养、血培养等查找细菌及进行药敏试验,如痰培养可明确具体病原菌种类,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四、影像学检查方面
病毒性肺炎:胸部X线或CT表现多样,早期可呈现肺纹理增粗,随后可出现小片状、斑片状浸润影,可呈间质性肺炎改变等,不同病毒感染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如腺病毒肺炎可出现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等。
细菌性肺炎:胸部X线或CT多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实变影,可见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常可见支气管充气征,不同细菌感染的肺炎影像学表现也有一定特点,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改变等。
五、治疗方面
病毒性肺炎: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流感病毒感染可选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但需在发病早期使用效果较好。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止咳、吸氧等,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和合适性,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细菌性肺炎:主要是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针对性强的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同时也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祛痰等。
六、预后方面
病毒性肺炎: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经过规范治疗后可痊愈,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可能病情较重,预后相对较差,存在发展为重症肺炎的风险,如出现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细菌性肺炎: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完全康复。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脓胸、肺脓肿、感染性休克等,影响预后,尤其是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者等预后相对更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