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异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白带异常受月经周期、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影响;病理性白带异常包括阴道炎症(如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疾病(如宫颈炎、宫颈息肉)、盆腔炎症(性活跃期女性高发,与不洁性生活等生活方式相关,孕妇患盆腔炎需谨慎),不同病因导致白带在量、色、质、味等方面有不同表现。
一、生理性白带异常
(一)月经周期影响
1.年龄与性别因素: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成熟,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变化会导致白带量和性状改变。一般在月经前半期,雌激素水平升高,白带量逐渐增多,呈清晰、透明、拉丝状,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雌激素促进宫颈腺体分泌黏液。而绝经后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白带量会减少,质地变稠。
2.生活方式影响:在月经周期中,若女性处于排卵期,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压力过大等可能会影响白带的轻微变化,但通常仍在正常范围内。例如,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对白带的生理性变化影响较小;而长期熬夜可能会干扰激素平衡,可能使白带的量或性状稍有改变,但一般不超出正常波动范围。
二、病理性白带异常
(一)阴道炎症
1.细菌性阴道病
年龄与性别:育龄女性多见,主要是因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等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其白带特点为灰白色、均匀一致、有鱼腥臭味,显微镜下可见线索细胞。
病史影响:有过阴道炎反复发作病史的女性,再次发生细菌性阴道病的概率较高。例如,曾因不规范治疗导致阴道菌群未完全恢复的女性,容易再次出现白带异常。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幼女、孕妇、糖尿病患者及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的女性。幼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pH值偏高,易受感染;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高,阴道糖原增加,酸度增高,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繁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糖原含量高,也容易引发感染。
生活方式:长期使用卫生护垫、穿紧身化纤内裤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导致白带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3.滴虫性阴道炎
年龄与性别: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性活跃期女性多见。女性感染后,阴道毛滴虫会消耗阴道内的糖原,破坏阴道的自净作用,导致白带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
病史影响:有过不洁性行为史的女性,感染滴虫性阴道炎的风险增加。如果性伴侣未同时治疗,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使病情反复,白带异常持续存在。
(二)宫颈疾病
1.宫颈炎
年龄与性别:育龄女性高发,分娩、流产等造成宫颈损伤后,病原体易侵入。急性宫颈炎时,白带呈脓性,量增多;慢性宫颈炎时,白带可呈乳白色黏液状或淡黄色脓性。
生活方式:频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不良生活方式会损伤宫颈,增加宫颈炎的发生风险,进而导致白带异常。例如,每周性生活次数过多且不注意卫生,容易引发宫颈炎症,出现白带异常。
2.宫颈息肉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40-60岁的女性,宫颈长期受炎症刺激,导致宫颈黏膜过度增生,并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息肉。息肉表面易出血、感染,可出现白带中带血丝或少量阴道流血,白带性状一般无特殊改变,但如果合并感染,也可能出现脓性白带。
病史影响:有慢性宫颈炎病史的女性,发生宫颈息肉的概率相对较高。长期的宫颈炎症刺激使宫颈组织反复修复,容易形成息肉。
(三)盆腔炎症
1.年龄与性别:多见于性活跃期女性,尤其是未生育过的女性。盆腔炎多由下生殖道感染上行蔓延所致,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感染。盆腔炎患者的白带量增多,可为脓性,还可伴有下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
生活方式:不洁性生活、经期性生活等不良生活方式是盆腔炎的高危因素。例如,经期使用不洁卫生巾、进行性生活等,容易将细菌带入盆腔,引发炎症,导致白带异常。
2.特殊人群:孕妇患盆腔炎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炎症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孕妇发生盆腔炎时,白带异常的同时可能伴有腹痛、发热等,需要及时就医,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