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腰部健康,可从姿势与运动、生活习惯、环境与其他方面进行保养。姿势上保持正确站立、坐姿与睡姿;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和腰背肌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腰部受伤;注意腰部保暖;确诊腰椎间盘突出者定期复查。
一、姿势与运动方面
保持正确姿势
站立时:应双脚微微分开,保持骨盆中立位,脊柱挺直,使身体的重心落在双脚之间,避免长时间弯腰或单腿站立等不良姿势。例如长时间弯腰劳作会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而保持正确站立姿势可使腰椎所受压力分布更均匀,减少对椎间盘的不良影响。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年轻人若长期姿势不良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老年人本身腰椎退变,不良姿势会加重病情。
坐姿时:选择有椅背且高度合适的座椅,使腰部能靠在椅背上,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90度左右,双脚平放在地面。这样能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减轻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比如儿童若坐姿不正确,可能影响脊柱发育,成年后增加腰椎间盘突出风险;女性怀孕后由于身体重心改变,更需注意坐姿以保护腰椎。
睡姿时:仰卧位时可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膝关节微屈,这样能放松腰部肌肉,维持腰椎正常生理曲度;侧卧位时应保持脊柱呈一条直线,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头,避免脊柱扭曲。不同年龄阶段睡姿要求有差异,老年人腰椎稳定性差,合适睡姿有助于缓解腰部不适,儿童良好睡姿利于脊柱正常生长发育。
适度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散步是较好的选择,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速度适中。游泳也是非常适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运动,尤其是蛙泳,能在浮力作用下减轻身体重量对腰椎间盘的压力,同时锻炼腰背肌肉。对于不同性别,男性和女性在运动耐受力上有一定差异,但都可通过合适运动改善腰部状况;年轻人可选择强度稍高的运动方式,老年人则应选择温和的运动,如慢走、水中漫步等。
腰背肌锻炼:常见的有小燕飞动作,患者俯卧在床上,双臂伸直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尽量向上抬起,像飞燕一样,每次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做3-4组。还有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2-3秒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做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做2-3组。不同年龄人群腰背肌锻炼的强度和频率需调整,年轻人可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次数,老年人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锻炼导致腰部损伤。
二、生活习惯方面
控制体重
体重过重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过多时,会使腰椎前凸增加,进而加重椎间盘的压力。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肥胖可能影响脊柱发育,成年人体重超标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老年人肥胖会加速腰椎退变。所以要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如体质指数(BMI)保持在18.5-23.9之间。饮食上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运动上结合前面提到的有氧运动等方式,帮助消耗多余脂肪。
避免腰部受伤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腰部突然受力,如搬抬重物时应蹲下,用腿部力量将重物慢慢搬起,避免弯腰搬抬。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防止急刹车等情况导致腰部扭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需特别注意,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更要掌握正确搬抬重物方法;经常开车的人群要注意座椅调整合适,避免长时间驾驶导致腰部疲劳受伤。
三、环境与其他方面
注意腰部保暖
寒冷刺激会引起腰部肌肉痉挛,增加椎间盘的压力,所以要注意腰部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或寒冷天气时,可佩戴腰围等保暖护具。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易受寒冷影响,儿童腰部保暖不当也可能影响腰椎健康。如在冬天外出时,可穿上厚的棉衣护住腰部,在家中可使用电热毯等保暖设备,但要注意安全,避免低温烫伤等情况。
定期复查
对于已经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腰椎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了解椎间盘的情况和病情变化。不同病史的患者复查频率和重点有所不同,病史较长或病情有变化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复查。通过定期复查,医生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保养方案或治疗措施,确保患者腰部状况得到良好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