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手术目的是明确诊断、分期、切除病灶等,分全面分期手术(适用于初治早期患者,年轻符合条件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和肿瘤细胞减灭术(用于晚期患者,尽量切净肿瘤);术前需全面评估身体和肿瘤情况并营养支持;术后要一般护理和康复随访;年轻患者要谨慎保留生育功能并给予心理支持,老年患者要评估耐受性、加强护理和管理基础疾病。
一、手术目的
卵巢癌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明确诊断、进行肿瘤分期、切除肿瘤病灶以缓解症状并改善预后等。通过手术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准确确定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期,这对于后续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例如,早期卵巢癌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有可能达到治愈效果。
二、手术方式分类
1.全面分期手术
适用人群:适用于初治的早期卵巢癌患者,尤其是希望保留生育功能之前的评估等情况。
具体操作:包括腹腔冲洗液或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全面的腹膜和脏器表面的活检、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等。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且符合一定条件的早期患者,在充分评估后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全面分期手术,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还需密切随访。
2.肿瘤细胞减灭术
适用人群:主要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
具体操作:尽可能切除所有原发肿瘤及转移灶,使残余肿瘤直径小于1cm。对于部分晚期患者,可能需要切除盆腔、腹腔内的转移病灶,如转移至肝脏、脾脏等部位的肿瘤,若能切除可提高患者的生存预后。但对于一般情况较差、无法耐受较大手术创伤的晚期患者,则需要谨慎评估手术的可行性。
三、手术前准备
1.全面评估
身体状况评估:包括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通过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或CT等检查来评估。例如,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在手术前进行相应的心肺功能改善治疗,如心肺康复训练等,以降低手术风险。
肿瘤相关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如盆腔磁共振成像、CT等)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转移范围等情况,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2.营养支持: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如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肠内营养支持等,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性。例如,对于晚期肿瘤消耗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术后恢复。
四、手术后注意事项
1.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一般每0.5-1小时监测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
伤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对于有引流管的患者,要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等并准确记录。
2.康复与随访
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早期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在床上进行四肢活动、深呼吸等,随着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床边坐立、下地行走等。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影响伤口愈合等。
定期随访:患者术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包括影像学检查(如盆腔磁共振成像、CT等)、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25等)等,以监测病情有无复发等情况。一般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第二年每4-6个月随访一次,之后每年随访一次。对于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随访间隔可能会更短。
五、不同人群的手术特点及注意
1.年轻患者
生育功能保留:年轻卵巢癌患者在符合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适应证时,手术需更加谨慎,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量保留正常的子宫、对侧卵巢等组织以保留生育功能,但术后需要密切随访生殖内分泌功能及妊娠情况。例如,在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时,要确保肿瘤切除彻底且保留的组织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心理支持:年轻患者往往面临生育、生活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术后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后续治疗和生活。
2.老年患者
身体耐受性: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相对减退,手术耐受性较差,手术前要更全面地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对身体打击相对较小的手术方式,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例如,对于老年患者术后长期卧床的情况,要定期为其翻身、进行下肢按摩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基础疾病管理: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要密切管理这些基础疾病,如控制血压、血糖等,以促进患者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