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理诊断包括标本获取、病理制片与观察、病理类型判断及特殊情况考虑。标本获取有痰液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检查、淋巴结活检等方式;制片后经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等特征来判断;病理类型分非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老年、儿童、有基础疾病患者病理诊断有相应特殊考虑。
一、标本获取
肺癌病理诊断的标本获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痰液细胞学检查:患者收集清晨第一口深咳痰液,多次送检查找癌细胞。对于能咳痰的患者适用,通过对痰液中脱落细胞的分析来初步筛查肺癌,但阳性率有限,受痰液留取是否规范等因素影响。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中央型肺癌较为常用。医生将支气管镜经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支气管,直接观察病变情况,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适用于有咳嗽、咯血等呼吸道症状且怀疑中央型肺癌的患者,能直接获取病变部位组织,但可能会引起一些如出血、气胸等并发症,对于体质虚弱、呼吸功能差等患者需谨慎评估。
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周围型肺癌可采用。在CT等影像引导下,将穿刺针经皮肤刺入肺部病变部位获取组织。适用于肺部外周部位的占位病变,能明确病变性质,但存在出血、气胸、肿瘤种植转移等风险,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肺功能严重不全等患者要权衡利弊。
胸腔镜检查:对于胸腔内病变情况复杂,其他方法难以明确诊断时可考虑。通过胸腔镜直接观察胸腔内病变,并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肺癌的分期等情况,但属于有创操作,有相应手术相关风险。
淋巴结活检:如果发现颈部、锁骨上窝等部位有肿大淋巴结,可进行淋巴结穿刺或切除活检。对于怀疑肺癌转移至淋巴结的情况有重要诊断价值,穿刺活检相对创伤小,切除活检能更完整获取组织,但也存在感染等风险。
二、病理制片与观察
制片过程:获取的标本经固定液固定后,进行一系列处理,包括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步骤,制成病理切片。然后对切片进行染色,常用的有苏木精-伊红(HE)染色,通过染色使细胞和组织的结构清晰可见,便于病理医生观察。
显微镜观察:病理医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中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包括细胞的大小、形态、细胞核的大小、形态、染色质情况、核仁情况等。通过对这些细胞形态学特征的观察,结合临床资料等来判断是否为肺癌以及肺癌的病理类型等。例如,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在显微镜下有各自特征,腺癌常表现为腺管样结构、黏液分泌等;鳞状细胞癌可见角化珠、细胞间桥等;小细胞癌则细胞较小,呈圆形或燕麦形等。
三、病理类型判断
非小细胞肺癌
腺癌:包括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实体黏液细胞癌等多种亚型。腺癌可发生在肺的外周部位,近年来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与吸烟等因素的关系相对小细胞肺癌可能较弱,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影,病理上癌细胞形成腺管或乳头结构等。
鳞状细胞癌: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等。多见于中央型肺癌,与吸烟关系密切,癌细胞可出现角化和细胞间桥等特征,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肺门附近的肿块等。
大细胞癌:癌细胞较大,形态多样,无腺癌或鳞癌的特殊分化特征。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可发生在肺的任何部位。
小细胞肺癌:细胞较小,呈圆形或燕麦形等,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早期易发生转移,多为中央型肺癌,与吸烟关系密切,病理上癌细胞常呈巢状、条索状排列等。
四、特殊情况考虑
老年患者:老年肺癌患者在标本获取时需更关注身体耐受性,如经皮肺穿刺活检时要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等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肺储备功能下降等问题。在病理诊断过程中,要结合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综合判断,可能需要更谨慎地选择标本获取方式,以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儿童肺癌:儿童肺癌相对罕见,但病理诊断原则类似。儿童肺癌的病理类型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在标本获取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支气管镜检查要选择适合儿童口径的支气管镜等,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尽量减少检查给儿童带来的创伤和心理影响。
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肺癌患者,在进行病理诊断相关操作时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操作的影响及操作可能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控制情况,因为感染等并发症可能影响血糖,而操作相关的创伤可能诱发血糖波动等,在病理诊断过程中要做好基础疾病的管理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