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O子宫内膜癌分期基于手术-病理分期,分Ⅰ-Ⅳ期,各期有不同定义,该分期可指导治疗方案制定、判断预后及用于科研和统计,不同年龄患者分期相关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有差异。
一、FIGO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定义
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是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制定的用于对子宫内膜癌进行临床分期的标准,主要基于手术-病理分期,通过对肿瘤侵犯子宫肌层的深度、宫颈间质是否受侵、是否累及盆腔及腹腔脏器等情况进行分期,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一)FIGO2009年手术-病理分期
1.Ⅰ期
ⅠA期: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对于不同年龄、生育状况等因素影响下,此期肿瘤仅在子宫内膜生长,未侵犯肌层等更外的组织。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能在充分评估后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分期标准来判断病情。
ⅠB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不同年龄患者,其子宫肌层的生理结构有差异,年轻患者肌层相对较厚,而老年患者肌层相对萎缩,但分期判断依据的是肿瘤浸润肌层的比例。此期治疗方案的选择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是否有生育需求等综合考量。
ⅠC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该分期下,肿瘤侵犯肌层较深,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治疗策略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更多考虑根治性手术等治疗方式,而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则需要谨慎评估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行性及风险。
2.Ⅱ期
ⅡA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宫颈间质受侵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同年龄患者的宫颈生理结构和功能不同,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可能需要更谨慎地权衡保留生育功能与彻底治疗肿瘤的关系。
ⅡB期:肿瘤侵犯宫颈腺体。这一分期下,肿瘤累及宫颈腺体,治疗上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来制定合适的手术及后续治疗方案。
3.Ⅲ期
ⅢA期:肿瘤侵犯子宫浆膜层和(或)附件(直接蔓延或转移),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附件受侵等情况的处理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保留部分附件的可能性,但需以肿瘤根治为前提;老年患者则可能更多考虑根治性切除相关组织。
ⅢB期:阴道转移。不同年龄患者阴道转移后的治疗方案有差异,年轻患者可能需要在治疗肿瘤的同时考虑阴道功能的保留等问题,而老年患者则更注重整体病情的控制和生活质量的适度保障。
ⅢC期: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ⅢC1期为盆腔淋巴结转移;ⅢC2期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判断预后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患者的身体耐受性不同,在进行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时需要考虑年龄因素对治疗耐受性的影响。
4.Ⅳ期
ⅣA期:肿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这是较为晚期的分期,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难度极大,需要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更需要注重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舒适度。
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转移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情况下,治疗主要以姑息治疗为主,改善患者症状,不同年龄患者的姑息治疗措施需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器官功能等进行调整,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更适合相对温和的姑息治疗手段来减轻痛苦。
二、FIGO分期的意义
1.指导治疗方案制定:根据FIGO分期,医生可以明确肿瘤的侵犯范围,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早期(Ⅰ-Ⅱ期)患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晚期(Ⅲ-Ⅳ期)患者可能需要综合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例如,ⅠA期患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而ⅢC期患者可能需要在手术基础上联合术后辅助放化疗等。
2.判断预后:一般来说,分期越早,预后越好;分期越晚,预后越差。通过FIGO分期可以大致预测患者的生存情况,这对于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病情、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等都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的预后也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能在接受积极治疗后有较好的预后,但也需考虑治疗对其生殖等功能的影响;老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但也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3.科研和统计:FIGO分期是国际上统一的子宫内膜癌分期标准,有助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病例资料统计和科研对比。通过对不同分期病例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治疗新方法等,为子宫内膜癌的防治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在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下的病例统计和科研中,FIGO分期能使数据更具可比性和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