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大叶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呈大叶性分布,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和机体因素,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抗感染和对症支持,预后多数良好但不及时治疗有并发症,可通过增强抵抗力和避免感染诱因预防。
一、定义
儿童大叶性肺炎是肺炎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呈大叶性分布的急性炎症。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
肺炎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儿童时期,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大叶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该菌存在于正常人的鼻咽部,当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疲劳等情况,细菌就会趁机侵入肺泡,引发炎症。
其他病原体:如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也可引起儿童大叶性肺炎,但相对肺炎链球菌来说发生率较低。此外,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等也可能先引起呼吸道感染,继而引发大叶性肺炎。
2.机体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尤其是5-15岁的儿童相对更容易患大叶性肺炎,这与该年龄段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抵抗力相对较弱,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不如成年人。
生活方式:如果儿童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或者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就增加了感染病原体引发大叶性肺炎的风险。另外,营养不良的儿童,其身体的营养状况不佳,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以上,热型多为稽留热,即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咳嗽:早期为刺激性干咳,继而咳出黏液血性痰或铁锈色痰,随着病情进展,可咳出脓性痰。
呼吸困难:儿童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部分儿童可伴有口唇发绀等表现。这是因为肺部炎症影响了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
胸痛:部分儿童会出现胸痛,咳嗽或深呼吸时胸痛加剧,这是由于炎症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症导致的。
2.体征
肺部体征:早期肺部可无明显异常体征,或仅有呼吸音减弱和胸膜摩擦音。实变期可出现典型的体征,如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语音震颤增强等。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听诊器听诊儿童肺部,了解呼吸音情况、有无异常啰音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通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增高,提示存在细菌感染。
C-反应蛋白(CRP):CRP会明显升高,这是机体炎症反应的一个敏感指标。
病原学检查:痰培养或血培养可能会培养出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等,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3.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常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是大叶性肺炎的典型X线表现。
胸部CT检查:对于一些不典型的大叶性肺炎或需要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时,胸部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五、治疗
1.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是肺炎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等。如果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其他抗生素。
2.对症支持治疗
退热:对于发热的儿童,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当体温超过38.5℃且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但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止咳祛痰: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以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
氧疗:对于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的儿童,给予吸氧治疗,改善缺氧状况。
六、预后
大多数儿童大叶性肺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预后良好,炎症可以完全吸收,肺部功能恢复正常。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脓胸、肺脓肿、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影响儿童的预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怀疑儿童患有大叶性肺炎,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
七、预防
1.增强机体抵抗力
合理饮食:保证儿童摄入均衡的营养,包括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适当运动: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每天进行户外活动,跑步、跳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2.避免感染诱因
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为儿童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因为受凉是导致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体的常见诱因之一。
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以减少感染病原体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