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疗有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绝对禁忌症包括活动性内出血、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相对禁忌症涵盖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需综合多因素考量)、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近期有创伤史、近期有大手术等操作、可疑主动脉夹层、出血性视网膜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妊娠、严重肝功能不全、慢性严重肾功能不全等,不同情况需综合评估出血风险等进行权衡。
1.活动性内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等,因为溶栓药物会促进纤溶,可能导致原本已有的内出血进一步加重,使出血风险大幅升高。对于有活动性内出血的患者,溶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生命危险,例如导致失血性休克等。
2.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后,溶栓会破坏凝血平衡,加重颅内出血程度,可能引起脑疝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无论是近期的外伤性颅内出血还是自发性颅内出血,只要在近期内都属于溶栓禁忌。
相对禁忌症
1.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脑卒中患者本身脑血管存在一定病变基础,溶栓时虽发生颅内出血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相对正常人群风险增加。需要综合评估脑卒中的时间、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若在溶栓时间窗内且有溶栓必要时需谨慎权衡利弊,因为溶栓可能诱发颅内再出血或加重原本的脑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脑血管弹性差、代偿能力弱,既往脑卒中病史会进一步增加溶栓后颅内出血等风险;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凝血状态可能有一定变化,也可能影响溶栓后出血风险;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脑血管病变基础可能更重,相对禁忌更需严格把握;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既往脑卒中后血压波动更易引发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2.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时,溶栓后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因为过高的血压会使脑血管处于高灌注状态,溶栓药物促进纤溶的作用可能导致血管壁出血倾向增加。对于此类患者,需先积极控制血压至相对安全范围后再评估是否能进行溶栓,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对高血压的耐受及控制目标略有差异,一般来说老年患者血压控制目标相对更严格些,生活方式中限盐、限酒等对控制血压很重要,若有高血压病史未规范治疗的患者溶栓风险更高。
3.近期(2-4周)有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创伤后身体组织存在一定损伤,溶栓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头部外伤后颅内可能存在微小的血管损伤等情况,溶栓易诱发颅内出血;创伤性心肺复苏过程中胸部等部位受到按压等操作,可能存在潜在的内脏等部位损伤,溶栓后出血风险增加。对于儿童患者,创伤后的凝血功能等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更需谨慎评估创伤史与溶栓禁忌的关系,儿童创伤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溶栓风险需更严格把控。
4.近期(<3周)有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手术、分娩等操作后身体存在创口或血管穿刺部位,溶栓会干扰凝血过程,导致出血难以控制。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恢复状态不同,儿童术后凝血功能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根据具体手术情况评估;女性分娩后生殖系统等存在创伤,溶栓后出血风险需考虑;器官活检后局部组织有损伤,溶栓易引发出血。
5.可疑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时血管壁结构已受损,溶栓会促进纤溶,可能导致夹层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夹层破裂会迅速危及生命,无论是何种年龄、性别等因素,可疑主动脉夹层都是溶栓禁忌。
6.出血性视网膜病变:此类患者视网膜血管脆弱,溶栓可能导致视网膜出血等,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等严重后果,不同年龄的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原因可能不同,儿童的出血性视网膜病变需考虑先天性等因素,评估溶栓风险时需格外谨慎。
7.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膜有感染病灶,溶栓可能导致感染栓子脱落或加重感染部位出血等,感染性心内膜炎会引起心脏瓣膜损伤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溶栓会进一步扰乱病情,需避免溶栓治疗。
8.妊娠:妊娠期间女性生理状态特殊,溶栓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同时孕妇本身出血风险增加,如发生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妊娠期间一般禁忌溶栓,需根据具体病情权衡,但风险极大。
9.严重肝功能不全: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等的重要器官,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本身存在障碍,溶栓后出血风险显著升高,不同年龄的肝功能不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不同,儿童肝功能不全需考虑肝发育等因素,治疗上更倾向于非溶栓的其他治疗方法。
10.慢性严重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药物代谢等存在障碍,溶栓药物的代谢可能受到影响,且凝血功能等可能存在异常,出血风险增加,同时肾功能不全本身会影响身体整体状态,评估溶栓风险时需综合考量,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溶栓禁忌需严格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