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死亡前常见多系统表现,呼吸系统有呼吸频率与节律改变、发绀加重;循环系统有心率先快后慢、血压先波动后逐渐下降;神经系统有意识障碍、神经反射异常;还有尿量减少、消化道出血等,这些多系统功能严重紊乱的表现提示病情极其危重,对存在呼吸衰竭高危因素人群需密切监测病情。
一、呼吸系统表现
1.呼吸频率与节律改变
呼吸极度困难,频率可显著加快,如成人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钟,或显著减慢,低于8次/分钟。对于儿童而言,不同年龄段正常呼吸频率不同,新生儿正常呼吸频率约30-40次/分钟,1岁以内约20-30次/分钟,1-3岁约20-25次/分钟,当呼吸频率严重偏离且伴有节律异常,如出现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表现为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时,提示病情危重,接近死亡。例如,一些患有严重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终末期、重症肺炎等)的患者,呼吸节律和频率会出现明显紊乱,这是由于呼吸中枢受到严重影响,机体氧供和二氧化碳排出严重失衡所致。
2.发绀加重
口唇、甲床等部位发绀程度进行性加重,由轻度发绀逐渐变为重度发绀。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呼吸衰竭时机体缺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导致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合并肺心病的呼吸衰竭患者,发绀加重往往意味着心肺功能进一步恶化,氧合状况持续恶化,接近死亡边缘。比如,长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发展为肺心病的患者,在呼吸衰竭加重时,发绀会愈发明显,且难以通过常规吸氧等措施改善。
二、循环系统表现
1.心率变化
早期可能出现心率加快,这是机体为了代偿缺氧而出现的应激反应,但随着病情进展,心率会逐渐减慢,严重时可低于60次/分钟。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呼吸衰竭时心率的异常变化更易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例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时,早期心率增快,但若病情持续恶化,心率会逐渐减慢,可能提示心肌功能受抑制,接近死亡。
2.血压变化
血压先可能有波动,随后逐渐下降。由于呼吸衰竭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引起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等。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呼吸衰竭时血压的波动可能更为复杂,若血压进行性下降,往往提示循环功能衰竭,是预后不良的重要表现。比如,本身有高血压的患者发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时,血压可能先升高后逐渐降低,当收缩压低于90mmHg且难以纠正时,提示病情危重,接近死亡。
三、神经系统表现
1.意识障碍
从嗜睡逐渐进展到昏迷。呼吸衰竭时,大脑组织缺氧,早期可表现为患者精神萎靡、嗜睡,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随着缺氧加重,会出现烦躁不安、谵妄,进而发展为昏迷。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呼吸衰竭时意识障碍出现得可能更为迅速。例如,儿童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时,可能在短时间内从正常状态迅速陷入昏迷状态,这是因为儿童脑组织对缺氧更为敏感,一旦呼吸衰竭发生,氧供急剧减少,很快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2.神经反射异常
可能出现瞳孔改变,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这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影响神经反射的传导和调节。对于有基础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血管病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时,神经反射异常会更加明显,进一步提示病情严重,接近死亡。比如,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时,本身存在神经功能受损,再加上呼吸衰竭的影响,神经反射异常会加重,预后不良。
四、其他表现
1.尿量减少
由于呼吸衰竭时,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导致尿量逐渐减少,甚至出现无尿。对于老年患者或本身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尿量减少的情况可能更早出现且更为明显。例如,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时,尿量减少会更快,因为其肾脏储备功能已经下降,在呼吸衰竭导致循环功能进一步恶化时,肾脏灌注进一步减少,很快出现少尿或无尿,提示多器官功能衰竭,接近死亡。
2.消化道出血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这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胃肠道黏膜缺血、缺氧,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起应激性溃疡等。对于有基础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胃溃疡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时,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更高,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往往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佳。比如,患有胃溃疡的患者发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时,容易出现胃黏膜应激性损伤导致出血,这是病情恶化接近死亡的表现之一。
呼吸衰竭接近死亡前的症状是多系统功能严重紊乱的综合表现,不同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上述表现往往提示病情已处于极其危重的阶段。对于存在呼吸衰竭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重症肺炎患者等,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异常表现并及时干预,以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