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阴道炎症包括细菌性阴道病(性活跃期女性高发,分泌物异常伴异味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女性各年龄段可发病,妊娠、糖尿病等易患)、滴虫性阴道炎(性活跃期女性多见,分泌物异常伴瘙痒等);宫颈疾病中宫颈炎分急慢性,育龄女性急性宫颈炎风险高,各年龄段有性生活女性可患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疾病中子宫内膜炎多见于产后、流产后育龄女性,老年女性也可能发生;其他原因包括异物残留(儿童幼女或成年女性可发生)、内分泌失调(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因之出现白带异常及月经紊乱等)。
一、阴道炎症
(一)细菌性阴道病
1.相关情况: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Gardnerellavaginalis等厌氧菌大量繁殖,而乳杆菌减少。多见于性活跃期女性,与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或阴道灌洗等因素有关。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有鱼腥臭味,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
2.年龄与性别影响:性活跃期女性更易发生,不同年龄女性因生理结构和激素水平差异,发生概率有别,一般育龄女性相对高发。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1.相关情况:主要由假丝酵母菌引起,常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当阴道内环境改变,如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阴道pH值改变等时易发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者易罹患。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外阴瘙痒明显,瘙痒程度轻重不一,可伴有外阴灼热痛、性交痛及尿痛。
2.年龄与性别影响:女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妊娠女性因体内激素变化,阴道局部环境改变,发病率升高,糖尿病女性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糖原含量高,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发病风险增加。
(三)滴虫性阴道炎
1.相关情况: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经性接触直接传播,也可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外阴瘙痒,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阴道毛滴虫能吞噬精子,并能阻碍乳酸生成,影响精子在阴道内存活,可致不孕。
2.年龄与性别影响:性活跃期女性多见,不同年龄段女性因接触感染源机会不同,发病概率有差异,性活跃女性因性接触感染风险较高。
二、宫颈疾病
(一)宫颈炎
1.相关情况:分为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急性宫颈炎主要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发生于性活跃的育龄女性;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也可无急性宫颈炎病史,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厌氧菌等,另外,宫颈损伤、阴道异物并发感染也可导致。急性宫颈炎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慢性宫颈炎多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也可有无症状者,有的患者可出现接触性出血。
2.年龄与性别影响:育龄女性因性生活相对活跃等因素,急性宫颈炎发病风险较高,而慢性宫颈炎各年龄段有性生活女性均可发生,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宫颈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可能发生慢性宫颈炎相关情况。
三、子宫内膜疾病
(一)子宫内膜炎
1.相关情况:多发生于产后、流产后或宫腔操作后,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引起炎症,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也可由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引起。产后感染及感染性流产是造成子宫内膜炎最常见且最严重的类型。急性子宫内膜炎表现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恶臭,月经期发病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表现为不规则月经或子宫出血,下腹部坠胀疼痛,白带增多等。
2.年龄与性别影响:多见于产后、流产后女性,育龄女性因有妊娠、流产等宫腔操作风险,发病概率相对较高,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低,生殖道抵抗力弱,也可能发生子宫内膜炎,多与宫腔操作或细菌逆行感染有关。
四、其他原因
(一)异物残留
1.相关情况:阴道内遗留异物,如棉球、纱布等,可刺激阴道黏膜,引起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有臭味,可伴有阴道出血,长期异物残留还可导致感染加重。多见于儿童误将异物塞入阴道,或成年女性因特殊情况遗留异物等。
2.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多见于幼女,因好奇将异物塞入阴道,成年女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阴道操作史或特殊情况者易出现异物残留情况。
(二)内分泌失调
1.相关情况: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可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雌激素水平波动等,影响阴道黏膜分泌功能,出现白带异常,一般白带性状多无明显病原体感染相关特征,可能表现为白带量、质地等轻度改变,可伴有月经紊乱等其他内分泌失调表现。
2.年龄与性别影响: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因内分泌失调出现白带异常,育龄女性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等因素,内分泌失调相对常见,进而影响白带情况,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剧烈变化,内分泌失调更易导致白带异常相关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