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40岁以上中老年人易患,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有腹痛、黄疸等临床表现,通过影像学、血液肿瘤标志物、病理检查诊断,可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免疫治疗,总体预后差但早期及综合治疗有改善可能。
一、胰腺癌的定义
胰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位于腹腔深处,承担着消化和内分泌等重要功能,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
二、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胰腺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的概率增加,细胞的基因突变等情况更易发生,从而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性别:男性患胰腺癌的风险略高于女性,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相关,比如男性可能更易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且激素水平的差异可能影响胰腺组织的代谢等过程。
生活方式
吸烟:吸烟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者。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到达胰腺,损伤胰腺细胞的DNA,导致细胞癌变。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胰腺癌的发病几率显著升高。
饮酒:长期过量饮酒会刺激胰腺,引起慢性胰腺炎等病变,而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酒精可促使胰液分泌增加,反复的胰腺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容易发生异常增殖而致癌变。
不健康饮食:长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会增加胰腺的负担,影响胰腺的正常代谢功能,从而可能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而水果、蔬菜摄入不足,会导致人体缺乏足够的抗氧化物质等,影响身体对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
病史
慢性胰腺炎病史: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组织反复炎症刺激,胰腺细胞不断修复再生,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基因变异等异常情况,进而引发胰腺癌。
糖尿病病史:部分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几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有所升高,其具体关联机制可能与高血糖状态影响胰腺细胞的代谢、生长调节等有关。
三、临床表现
症状
腹痛:是常见症状,多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钝痛等,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尤其在仰卧位时疼痛加重,前倾坐位或弯腰时可有所缓解。
黄疸:一般出现在胰头癌患者中,由于癌肿压迫或侵犯胆总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表现。
消瘦、乏力:患者可在短期内出现明显消瘦,体重下降,同时伴有乏力,这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影响消化吸收功能等有关。
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由于胰腺功能受损,影响了消化酶的分泌,导致消化吸收不良。
体征
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上腹部触及肿块,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等。
黄疸相关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等,若有胆道梗阻,还可能出现胆囊增大等情况。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筛查胰腺癌的常用初步检查方法,可发现胰腺部位的肿块等异常,但对于胰腺深部等部位的病变显示可能受限。
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胰腺的形态、大小、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可发现较小的胰腺病变,对于肿瘤的分期等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尤其是MRCP可以清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形态,有助于判断胆道梗阻的部位和原因。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
CA19-9:是胰腺癌较为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是绝对的,在胰腺癌患者中CA19-9水平常明显升高,但在胰腺炎、胆道梗阻等其他疾病时也可能有轻度升高,所以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其他标志物:如CA242、CA50等,也可作为辅助诊断胰腺癌的指标,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病理检查:是确诊胰腺癌的金标准,可通过内镜下胰腺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等获取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明确肿瘤的细胞类型、分化程度等情况。
五、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是唯一可能根治胰腺癌的方法,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根据肿瘤的部位、分期等情况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等不同的手术方式,但手术难度较大,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较高。
化疗:可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晚期胰腺癌的姑息治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伤肿瘤细胞,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等,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延缓肿瘤进展,但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
放疗:包括外照射放疗和内照射放疗等,可用于缓解胰腺癌引起的疼痛等症状,控制肿瘤的生长,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放疗也可能引起放射性肠炎等不良反应。
靶向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针对胰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通过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但目前available的靶向药物有限,且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等以选择合适的患者。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也在胰腺癌的治疗研究中不断探索,部分患者可能从中获益,但同样存在个体差异和一定的不良反应。
六、预后情况
胰腺癌总体预后较差,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即使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也较高。总体5年生存率较低,不过随着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综合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部分早期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但整体而言,胰腺癌的预后仍然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强早期筛查和综合治疗的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