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来源:民福康

脑瘫患儿的饮食需关注能量与营养物质供给、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饮食搭配与特殊注意事项及不同年龄阶段饮食特点。要保证充足热量、优质蛋白质和适量优质脂肪摄入;维生素A、D、B族维生素及钙、铁等矿物质要合理摄取;饮食需均衡搭配,注意食物质地,有特殊症状的要注意相关事项;不同年龄阶段饮食有不同特点,婴儿期以奶类为主渐添辅食,幼儿期向成人饮食过渡要保证多样,学龄期及以上接近正常饮食结构但个体化调整,家长要重视,定期评估调整,营造良好进餐氛围。

一、能量与营养物质供给

1.热量:脑瘫患儿由于运动障碍等原因,能量消耗可能与正常儿童不同,需保证充足热量摄入以维持生长发育。一般来说,要根据患儿年龄、体重、活动量等综合计算热量需求,例如1岁左右脑瘫患儿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100-120千卡热量,随着年龄增长适当调整,但需基于专业评估来精准确定,确保能满足身体基础代谢及生长的需要。

2.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和生长的重要物质。脑瘫患儿应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牛奶、鸡蛋、鱼肉、豆类等。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建议每日每千克体重1.5-2.0克左右。例如,一个体重10千克的脑瘫患儿,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约15-20克,优质蛋白质应占一半以上,因为优质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利用,有助于维持患儿的肌肉等组织的正常功能及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3.脂肪:脂肪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同时对神经系统发育等有一定作用。应选择适量的优质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每日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5%-30%左右较为合适,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大脑等神经系统的发育,但要注意控制总量,避免因脂肪摄入过多导致肥胖等问题,影响患儿整体健康状况。

二、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

1.维生素

维生素A:对视力等有重要作用,可从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等食物中获取。一般来说,脑瘫患儿每日维生素A的摄入量应满足正常生长需求,缺乏维生素A可能影响视力及上皮组织健康,而过量也会有不良影响,需通过合理饮食来保证合适的摄入水平,如胡萝卜中富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每日可适量摄入胡萝卜泥等。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脑瘫患儿由于可能活动较少,日照时间相对不足,更易缺乏维生素D。可以通过适当晒太阳以及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蛋黄等,每日维生素D的摄入量应根据年龄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建议每日400-800国际单位,以保证骨骼的正常发育,因为钙的吸收利用离不开维生素D,对于脑瘫患儿来说,良好的骨骼健康是保证正常运动等功能的基础。

B族维生素:参与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糙米、全麦制品、瘦肉、豆类等食物富含B族维生素。脑瘫患儿应保证B族维生素的充足摄入,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例如维生素B1有助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维生素B12对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有一定作用,不同的B族维生素在身体不同的生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合理搭配饮食来获取足够的B族维生素。

2.矿物质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脑瘫患儿来说,保证充足的钙摄入很重要。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日应保证一定量的牛奶摄入,如200-500毫升牛奶,此外,豆腐、虾米等食物也富含钙。一般建议每日钙摄入量幼儿期约600-800毫克,学龄期及以上约800-1200毫克,充足的钙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强度和密度,支持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可能的康复训练等活动对骨骼的需求。

铁:缺铁会导致贫血,影响身体的氧气运输等功能。脑瘫患儿由于可能存在进食困难等情况,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摄入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的食物来补充铁元素,同时,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在饮食中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每日铁的摄入量应根据患儿年龄等确定,例如1-3岁幼儿每日约12毫克,4-6岁约12毫克等,保证铁的充足摄入对于患儿的整体健康及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

三、饮食搭配与特殊注意事项

1.饮食搭配:要注意饮食的均衡搭配,粗粮与细粮相结合,荤素搭配。例如早餐可以安排全麦面包、鸡蛋、一杯牛奶,再搭配少量水果;午餐有米饭、鱼肉、蔬菜;晚餐可以是面条、豆腐、青菜等,通过这样的搭配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全面摄入。同时,要注意食物的质地,对于有吞咽困难等问题的脑瘫患儿,可能需要将食物调整为合适的质地,如糊状、泥状等,以避免呛咳等情况发生,这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吞咽功能来进行个体化的饮食调整。

2.特殊注意事项:对于存在智力障碍等伴随症状的脑瘫患儿,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度进食或挑食等情况。另外,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的食物,如果发现患儿对某些食物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同时,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品安全,确保食物新鲜、卫生,防止因食用不洁食物导致胃肠道感染等问题,影响患儿的营养吸收和身体健康。

四、不同年龄阶段脑瘫患儿饮食特点

1.婴儿期(0-1岁):婴儿主要以奶类为主,如母乳或配方奶,这是婴儿获取营养的重要来源。如果是母乳喂养的脑瘫婴儿,母亲的饮食也会间接影响婴儿的营养摄入,母亲应保证自身饮食的均衡,以提供优质的母乳。随着婴儿月龄增长,可以逐渐添加辅食,如强化铁的米粉、蔬菜泥、水果泥等,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密切观察婴儿对辅食的适应情况,因为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摄入是否充足合理对其后续的生长和康复有着重要影响。

2.幼儿期(1-3岁):此阶段患儿逐渐向成人饮食过渡,但仍需保证营养的全面。要注意食物的多样性,继续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同时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养成挑食、偏食的毛病。可以将食物制作成有趣的形状来吸引幼儿进食,例如把蔬菜做成小动物形状的造型,增加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但要注意不能因为造型而忽略了食物的营养均衡搭配。

3.学龄期及以上(3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脑瘫患儿的饮食应更接近正常儿童的饮食结构,但要根据其运动功能、智力等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对于能够自主进食的患儿,要鼓励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如细嚼慢咽等;对于仍有进食困难等问题的患儿,可能需要持续进行饮食质地的调整或借助特殊的进食辅助工具等,但无论何种情况,都要确保营养的充足供应以支持其生长发育和可能的康复训练等活动。

五、温馨提示

对于脑瘫患儿的饮食,家长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合理的饮食是保证患儿身体健康、促进康复的重要基础。要定期带患儿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饮食方案。同时,要关注患儿在进食过程中的情绪和反应,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避免因为饮食问题给患儿带来心理压力。在选择食物和准备饮食时,要充分考虑患儿的个体差异,如运动障碍程度、吞咽功能等,以提供最适合患儿的饮食,让患儿能够在良好的营养支持下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影响,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脑瘫
脑瘫是指婴儿在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临床表现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异常等为主,同时可伴有癫痫、智力障碍、语言障碍、感知障碍、精神形成异常等情况。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新生儿怎样排除宝宝是脑瘫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想要排除新生儿是否患有脑瘫,这个时候可以进行脑电图、头颅CT的检查来确定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不良是临床上诱发孩子患有脑瘫的主要原因。如果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很有可能会造成孩子表现出智力低下的情况。如果家长怀疑孩子患有脑瘫,这个时候一定要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如果确定
五个月宝宝脑瘫症状?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如果5个月左右的宝宝在竖抱时,腰部仍然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并且经常保持握拳状态或者拇指内敛的症状,都有可能是由于小儿脑瘫所造成的,正常的婴儿大概在3~5个月左右的时候看见物体会伸出手去触碰,因为宝宝对于外界的事物非常好奇,如果5个月左右还没有这样的表现,就有可能患有小儿脑瘫。一般来说5个月左右的宝宝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症状?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手足徐动型脑瘫症状表现如下:第一,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患儿一般表现为颈软、身体僵硬、易受惊吓、肌张力异常。第二,患儿头部及四肢不停的晃动,且不能自控。第三,常伴随语言障碍,吐字表达不清。第四,患儿可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第五,轻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不影响生长发育,而部分患儿可能造成生长发育迟缓。第六,
宫缩会不会导致胎儿缺氧脑瘫
李巍巍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一般一般情况下宫缩是不会导致胎儿缺氧脑瘫,不规律的宫缩一般持续几分钟就会解除,对胎儿不会导致太大影响;如果表现出脐带绕颈现象,则可能导致胎儿缺氧脑瘫,产妇要学会自我检测胎动以及宫缩情况。
胎动少弱会产下脑瘫儿吗?
李巍巍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胎动少弱一般是不会导致脑瘫儿的。脑瘫儿多是由于脑部缺氧或者是脑部发育不好导致的,这个是不能经过胎动少检查出来的。胎动少弱,多是由于胎儿活动的幅度轻、胎儿存在缺氧的情况导致的。1、怀孕期间,在表现出胎动后就需要多注意胎动情况,若是胎动突然减少、突然的增多或者是突然的不动,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
胎监不合格会是脑瘫吗?
李巍巍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胎监全称为胎儿胎心监护,检查结果不合格不一定代表胎儿是脑瘫。此检查方式常用于检查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并不能确诊胎儿存在脑瘫。但是胎儿长时间宫内缺氧容易损伤脑细胞、脑神经功能等,从而增加脑瘫的患病率。胎儿胎心监护检查结果异常时应该尽早处理,病情较轻孕妇可吸氧缓解,病情严重且妊娠满37周后可以考虑终止
核磁共振能检查出脑瘫吗?
王琪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三甲
核磁共振能检查出脑瘫,可以确定是不是先天性的发育异常,排除其它原因造成的脑部疾病,但不是确诊脑瘫的唯一标准,单纯磁共振检查是会漏诊的。要结合病人的特征,医生的检查,核磁共振三方面共同确定病人是否患脑瘫。如果病人有这方面的特征,如智力障碍,肢体障碍,精神障碍,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尽早治疗,恢复的可能
胎心一直高于160会是脑瘫吗?
李巍巍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正常的胎心次数是110到160次每分钟,长期的胎儿缺氧,容易造成胎死宫内,胎儿慢性缺氧可以造成宫内发育迟缓,不会造成脑瘫的,定期产前检查胎儿心脏跳动幅度在正常值,就不会造成所谓的脑瘫,脑瘫的表现出可能性是由于基因或者是脑发育不全,跟心脏跳动幅度没有太大关系,平时要多注意休息,不能剧烈运动,平时要保持
b超能查出脑瘫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部分情况下B超是不能够查出脑瘫的,要检查脑瘫可以经过羊水穿刺或者是唐氏筛查来检查。表现出脑瘫很可能是在腹中的时候表现出了缺氧造成的,也有可能表现出了脑损伤或者是感染到了一些病毒造成。平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的去医院做孕检。
新生脑瘫儿有哪些症状?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是比较明显的,只要家长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和正常孩子的不同。除此之外,新生儿脑瘫早期四肢也很僵硬,难以正常的活动,甚至有些脑瘫儿的四肢发育会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新生儿脑瘫会对孩子的发育导致严重的影响,部分患儿吞咽都相当困难,不能正常进食。
如何预防脑瘫
秦广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 三甲
脑瘫是指脑部在发育时受到损伤所致,损伤是指非进行性脑损伤,预防首先优生优育角度是对脑瘫最好的预防。从产前甚至在怀孕前都要做好准备,避免有害接触,比如抽烟、喝酒,还有放射性东西接触,有可能将来成为脑瘫危险因素,怀孕后要注意避免。怀孕期间要避免感染,比如宫内感染、围产期缺血、缺氧。
小儿脑瘫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秦广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 三甲
小儿脑瘫治疗,目前有以下四大原则:第一、早期治疗。小儿大脑在不断成熟和发育,具有较大可塑性,瘫早期治疗可使受损的大脑功能得到有效代偿,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并可防止肌腱挛缩和骨关节畸形等并发症,从而减少致残率。第二、治疗与教育相结合、与游戏玩耍相结合。因为儿童期是成长发育和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脑瘫患儿治疗与教育
小儿脑瘫家庭康复训练有哪些注意事项
秦广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 三甲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第一、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应该按照医生计划进行。因为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不同,就需要父母带孩子到专科医院就诊,专业医生会根据孩子发育障碍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第二、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康复训练过程漫长,应该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训练动作时应该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
脑瘫胎儿的胎动特点
周晓燕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脑瘫胎儿胎动没有特点。胎儿是否有脑瘫,只能出生之后进行评估。如果胎儿宫内胎动一直比较少,或者其他各种病理性因素导致胎儿慢性宫内窘迫,这种情况就会影响宫内胎儿发育,导致宝宝出生之后脑瘫风险增大。因此,如果胎儿期间胎动一直比较少,建议孕妇孕期一定要定期产检,防止小孩有慢性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出生之后有脑瘫风险就会增大一点。
核磁共振能查出脑瘫
孙明明 副主任医师
保定市第二医院 三甲
核磁共振不一定能查出脑瘫,脑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比如出生时前后有脑损伤,出生后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运动、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可结合核磁共振观察到有病灶,对诊断更有说服力。但磁共振只是辅助依据,只有一部分人通过磁共振观察到有病灶,因此核磁共振不一定能查出脑瘫。
宝宝不哭不闹是脑瘫
曾海江 副主任医师
赣州市人民医院 三甲
宝宝不哭不闹不一定是脑瘫,有的宝宝本身性格较安静不喜欢哭闹;有的宝宝因为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外界反应淡漠、睡觉时间长智力发育也会有异常;还有的宝宝饮食差有低血糖,也会反应淡漠不哭不闹。如果宝宝存在脑瘫,一般会出现运动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等表现,需要到医院行头颅磁共振、脑电图等检查;不能单纯根据宝宝不哭不闹判断宝宝就是脑瘫。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