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心绞痛本身一般不直接致命,但不及时处理会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其可能通过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诱发严重心律失常致致命,不同类型心绞痛致命风险有差异,稳定型心绞痛规范治疗可降低风险,不稳定型心绞痛致命风险相对较高,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应立即就医降低致命风险。
一、心绞痛可能引发致命情况的机制
1.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当心绞痛持续不缓解时,很可能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完全阻塞冠状动脉,导致相应心肌区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会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例如,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在10%-20%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并发症导致。
从年龄因素来看,老年人发生心绞痛后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老年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往往更为严重,血管弹性差,侧支循环建立相对不足。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这种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2.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缺血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容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骤停,若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患者会在短时间内死亡。例如,在一些急诊病例中,心绞痛患者突发心室颤动,若现场没有及时进行电除颤等抢救,患者很快就会死亡。
性别方面,男性在心绞痛发作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可能相对略高,但这也与个体的基础心脏状况等因素有关。对于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都会增加,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心肌缺血和心脏电生理的不稳定。
二、不同类型心绞痛致命风险差异
1.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等特定诱因下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一般来说其短期致命风险相对较低,但如果患者没有规范治疗,病情逐渐进展,也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例如,一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由于没有按时服用药物、没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随着时间推移,冠状动脉病变进一步加重,就可能出现急性事件。
从病史角度,有稳定型心绞痛病史但坚持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致命风险相对较低。而病史较长且没有良好控制危险因素的患者,风险会明显升高。
2.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相对不稳定,随时可能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致命风险相对较高。它包括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静息型心绞痛等。例如,静息型心绞痛往往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心肌缺血程度较重,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
在年龄方面,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缺血事件的耐受能力更差,致命风险比年轻患者更高。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因为糖尿病会加重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的感知不敏感等情况,更容易出现严重后果,致命风险也相对增加。
总之,心绞痛症状本身有一定可能导致致命后果,患者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尤其是发作频繁、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等情况,应立即就医,以降低致命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