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病人临终前有多种征兆,包括呼吸困难加重、意识改变、循环系统表现异常(血压下降、脉搏细弱频率异常)、尿量显著减少、皮肤苍白湿冷发绀,不同人群如老年、女性心衰患者及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心衰患者临终征兆各有特点,需密切观察相关变化。
一、呼吸困难加重
心衰病人临终前呼吸困难会显著加重,可能表现为端坐呼吸难以缓解,患者即使采取端坐体位仍感觉气促明显,呼吸频率加快,可达30次/分钟以上,且可能伴有鼻翼扇动等表现。这是因为心衰晚期心脏泵血功能极度衰竭,肺部淤血情况严重恶化,气体交换严重受限,科学研究表明,此类患者肺循环淤血程度已达极致,导致氧气摄取和二氧化碳排出障碍,从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
二、意识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情况。由于心脏泵血不足,全身重要脏器包括大脑的血液灌注严重减少,大脑缺氧缺血逐渐加重,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例如,脑血流量明显降低至正常的50%以下时,就会出现意识方面的改变,这在一些终末期心衰患者尸检中也得到证实,脑部因缺血出现相应病理改变,导致意识状态发生严重异常。
三、循环系统表现异常
1.血压下降:收缩压可降至90mmHg以下,且持续不能回升。因为心脏输出量极度减少,不能维持正常的血管灌注压,通过监测发现,终末期心衰患者的心脏每搏输出量可能不足正常的30%,致使外周血压明显降低,进一步加重各脏器缺血。
2.脉搏细弱且频率异常:脉搏变得微弱,难以触及,心率可能增快至120次/分钟以上或减慢至60次/分钟以下。心率失常也较为常见,如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等,这是由于心脏电活动紊乱,在心衰终末期心脏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所致。
四、尿量显著减少
患者24小时尿量可少于400ml,甚至出现无尿。这是因为肾脏灌注不足,心衰时心输出量降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在120-130ml/min左右,而终末期心衰患者可降至30ml/min以下,导致尿液生成大大减少。
五、皮肤表现
皮肤苍白、湿冷、发绀。苍白是因为外周灌注不足,血液重新分布,优先保证重要脏器供血,皮肤供血减少;湿冷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体表血管收缩,同时出汗增多且散热不良;发绀则是因为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一般低于90%,通过血氧监测可发现血氧分压也显著降低,低于60mmHg。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心衰患者:老年心衰患者各脏器功能本身已趋于衰退,临终征兆可能更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其呼吸、意识、循环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因为老年人对低灌注的耐受性更差,一旦出现上述征兆往往病情进展迅速,要及时就医并做好临终关怀准备。
2.女性心衰患者:女性心衰患者在临终前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影响,症状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呼吸困难、循环等方面的征兆是共同的,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更加细致地观察其身体状况变化,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护理支持。
3.有长期心衰病史且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者:这类患者临终征兆可能被基础疾病的表现所掩盖,需要综合评估各系统功能,因为多种疾病共同作用使病情更加复杂,要全面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心衰临终的关键征兆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