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手脚冰凉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因素有末梢循环差(夏季外周血管扩张致四肢末端血流少)和运动量少(活动少使血液循环减慢、产热难达手脚);病理性因素有贫血(血液携氧能力降致手脚供氧营养少)、甲状腺功能减退(激素不足致代谢率低产热少)、雷诺综合征(夏季寒冷刺激诱发,手脚遇冷有发白发紫发红及冰凉感,女性更易患)。
一、生理性因素
1.末梢循环差
夏季环境温度较高,人体外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而四肢末端的小血管相对较细,血流速度相对缓慢,导致手脚部位的血液灌注相对减少,从而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例如,健康成年人在夏季处于高温环境时,皮肤血管扩张以散热,而手脚的血液循环相对就会相对不足。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血管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夏季也更容易出现末梢循环差导致的手脚冰凉。婴幼儿的四肢末梢神经末梢发育不完善,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在夏季高温时,外周血管扩张,手脚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现象。
2.运动量少
夏天人们活动量往往相对减少,尤其是久坐或久卧的人群。身体活动少会使血液循环减慢,身体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有效地输送到手脚部位,进而导致手脚冰凉。比如,一些长期在空调房内办公的人群,久坐不动,身体代谢率降低,血液循环减缓,手脚就容易发凉。对于老年人而言,夏季可能因为身体机能下降,活动量进一步减少,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老年人的肌肉量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活动后产热能力减弱,加上活动量少,血液循环不佳,手脚冰凉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病理性因素
1.贫血
夏季如果存在贫血情况,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使得输送到手脚等外周组织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组织细胞产生的热量也相应减少,从而出现手脚冰凉。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由于铁元素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贫血。在夏季,外周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供,就会感觉手脚冰凉。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期间可能会出现生理性贫血,夏季时这种手脚冰凉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女性在月经期间失血,加上夏季活动等因素,贫血状况可能相对更突出,进而导致手脚冰凉。
2.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如果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夏季也不例外。例如,成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基础代谢率下降,身体产热不足,即使在夏季,手脚也会感觉冰凉。儿童如果患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夏季时手脚冰凉也是常见表现之一。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影响全身代谢,导致手脚血液循环及产热不足。
3.雷诺综合征
夏季寒冷刺激(如接触冷水等)可能诱发雷诺综合征,表现为手脚遇冷后出现发白、发紫、发红的变化,同时伴有冰凉感。例如,部分患者在夏季接触冷水或受冷空气影响时,手指或脚趾先出现苍白,然后发紫,最后发红,同时感觉冰凉、麻木等。女性患雷诺综合征的概率相对较高,夏季如果接触较冷的物体,如冷饮店的冰块等,就容易诱发症状,导致手脚冰凉。女性的血管神经调节相对男性可能更敏感,在夏季温度变化时,更容易出现雷诺综合征相关的手脚冰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