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中心肌损伤标志物如CK-MB、肌钙蛋白可反映心肌损伤情况,血常规可了解感染相关信息;心电图检查有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能发现ST-T改变、心律失常等;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脏磁共振成像对心肌炎诊断价值高。不同年龄患者检查表现有差异,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一、血液检查
1.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是诊断心肌炎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心肌受损时,血液中CK-MB水平会升高。一般来说,其升高提示心肌细胞有损伤,对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不同年龄阶段的参考值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的参考值通常与成人不同,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年龄来判断是否异常。
肌钙蛋白(cTn):包括cTnT和cTnI,其中cTnI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当心肌细胞受损时,肌钙蛋白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对于心肌炎患者,肌钙蛋白升高往往提示心肌有明显的损伤,对心肌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在儿童中,肌钙蛋白的检测也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因为儿童的心肌生理特性与成人有一定差异。
2.血常规: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白细胞计数等情况。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存在,因为心肌炎很多是由病毒感染等引起的,感染可能导致白细胞的变化。例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急性期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伴有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等情况。不同年龄的儿童血常规表现也有特点,比如婴儿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年长儿不同,需要准确判断。
二、心电图检查
1.常规心电图: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可能会出现多种异常,如ST-T改变,包括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常见的有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不同类型的心肌炎心电图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而且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中心电图表现也有差异。例如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可能相对多样,需要综合分析。
2.动态心电图(Holter):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够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到的心律失常情况。对于怀疑有心肌炎且心律失常症状不频繁的患者,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在儿童中,佩戴动态心电图时需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确保电极片等的正确粘贴,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肌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扩大、心室壁运动异常等情况,还可以评估心脏的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例如,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超声心动图上可能显示左心室扩大,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所不同,儿童的心脏相对较小,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图像的解读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
2.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这是一种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对于心肌炎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它可以显示心肌的水肿、坏死等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炎病变。在评估心肌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方面有重要作用。不过,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相对复杂,费用较高,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会考虑进行。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在安静状态下配合检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