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心肌炎是原因未明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同年龄均可发病,有相应临床表现,可通过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心内膜心肌活检等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必要时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预后差异大,可通过避免感染、健康生活方式、遗传咨询等预防。
扩张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
呼吸困难:是较常见的症状,早期在活动时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出现,这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心输出量减少,肺淤血所致。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活动、精神萎靡等。
水肿: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这是因为心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钠水潴留引起。
体征:
心脏扩大:心浊音界扩大,听诊心音减弱,常可闻及第三或第四心音,呈奔马律。
心律失常: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不同年龄患者心律失常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心律失常类型可能相对多样。
扩张性心肌炎的检查方法
心电图:可见多种心律失常,ST-T改变,低电压,病理性Q波等。对于儿童患者,心电图检查相对简便,但解读时需结合儿童生理特点。
胸部X线:可见心影扩大,肺部淤血征象。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扩张性心肌炎的重要检查方法,可发现心室扩大,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对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操作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检查时需适当安抚配合。
心内膜心肌活检:可通过获取心肌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但属于有创检查,需谨慎操作,尤其对于儿童患者需充分评估风险。
扩张性心肌炎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休息:避免劳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不同年龄患者休息要求不同,儿童患者需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吸氧:对于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给予吸氧治疗,改善缺氧状况。
药物治疗:
改善心肌重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可延缓心室重构,改善预后,但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
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肌顺应性,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但儿童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心率等指标。
利尿剂:对于有水肿的患者,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缓解淤血症状。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CRT或ICD治疗,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儿童患者应用需谨慎评估。
扩张性心肌炎的预后
扩张性心肌炎的预后差异较大,部分患者病情可逐渐进展,出现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但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可改善预后,不同年龄患者预后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若能及时有效治疗,部分可获得较好预后,但也有部分可能病情反复。
扩张性心肌炎的预防措施
避免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暖,增强体质,减少感染机会。
健康生活方式:成年人避免长期酗酒,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遗传咨询: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如有生育计划,需进行遗传咨询,评估子代患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