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二度Ⅰ型(文氏型)和二度Ⅱ型(莫氏Ⅱ型),二度Ⅰ型多数心室率不快、血流动力学改变轻,病情相对不特严重但老人由冠心病引起的需关注;二度Ⅱ型相对更严重,易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其严重程度受年龄(儿童先心病致的、老年的影响不同)、生活方式(长期烟酒等加重、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风险)、病史(有心肌梗死、心肌病病史的相对严重,既往无明显器质心脏病的相对轻)等多因素影响,需综合判断,对二度Ⅱ型及有向严重发展倾向者要密切监测处理。
一、定义与分类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激动部分不能下传至心室的心律失常,可分为二度Ⅰ型(文氏型)和二度Ⅱ型(莫氏Ⅱ型)。
二、不同类型的严重程度分析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一般来说,多数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室率不太慢,血流动力学改变较轻,病情相对不是特别严重。常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健康人或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在年轻人中,因迷走神经兴奋导致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去除诱因后可能恢复。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需密切观察原发病情况,若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患者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改善。
但如果是老年人由冠心病等引起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也需要关注病情变化,因为部分可能进展为更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相对更严重,尤其是当阻滞的部位在希氏束-浦肯野系统时,心室率往往较慢,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障碍,可出现心悸、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一种由于心律失常导致的突然晕厥、意识丧失的情况)。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更易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引起重视。例如在一些心肌病变较严重的患者中,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能预示着心肌损害较重,心脏传导系统受损较明显。
三、影响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
儿童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若为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判断。如果是新生儿期的某些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提示心脏发育存在较严重问题,病情相对严重。而对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本身有一定减退,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概率增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对其心脏功能的影响可能更显著,更易出现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
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的患者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影响病情的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对于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来说,有助于维持心脏功能稳定,相对可降低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风险。例如,适量运动可以提高心脏储备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应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病史因素:
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提示心肌损害范围可能较广,心脏传导系统受损可能性大,病情相对严重。有心肌病病史的患者,本身心肌结构和功能已有异常,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会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病情往往不容乐观。而对于既往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出现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在积极去除可能诱因后,病情相对容易控制,严重程度相对较低。
总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患者的具体类型、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对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及有向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发展倾向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积极处理。



